在新一轮课改的数学课堂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往往以连环问题的形式呈现。但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发现,有时候教师的提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致使教学效率得不到很好的实施,致使学生成绩很难有大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决问题切勿越俎代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就让他们回答,学生答不上来。此时教师想的是自己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无形中就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更谈不上调整思考的角度,而是急急忙忙讲出答案,把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取而代之。结果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自问自答,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其学习情绪,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
二、课堂上设计问题应分层次教师应对教材做深入研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不把他们估计得过高或者过低,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大小适中。再者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刻意为了体现教学流畅,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教师问得从容,学生答得流畅,整齐划一,实质上很多问题没有思维价值,严格讲不能叫做问题。也正是这些虚假问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思维通道,限制思维的方向和路线,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这样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训练,使其学习停留在徘徊不前的状态下,自然谈不上启发、诱导和拓展了,严重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将问题设置宽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这样既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又发挥优等生的表率作用,又调动了后进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门课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对句子较长的问题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而对于一般的问题,则只能说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听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