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大篆写法

2022-04-06 文化 196阅读

紫气东来的大篆写法如图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

扩展资料:

汉字的发展: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

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其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下面简要介绍以下不同形体汉字的特点: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相形程度较高,字行的方向相当不固定。

2、金文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3、大篆

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的小篆。

4、小篆

这是春秋战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体有所简化,相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5、隶书

隶书产生与战国晚期,西周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较长的横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脚。

6、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是难于辨认。

7、行书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比草书容易辨认,也容易书写。

8、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捺和硬钩,波势减少,笔画也趋于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