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2020-09-20 音乐 438阅读
近代音乐史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景教
!、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早起传播的主要内容
1) 进贡乐器:管风琴 古钢琴等(带来了西方乐器)
2) 记谱法和乐理知识:徐日升撰写的第一步汉文西洋乐理著作《律吕纂要》《律吕正义续篇》
3) 乐谱与音乐作品:西方的圣咏赞美诗等基督教歌曲
编印各种中英文圣诗集
教会学校里得音乐课
新式军乐队的成立
一、 19世纪80年代上海公共管乐队,现在是上海交响乐团
二、 赫德乐队
三、 中国自办的新式军乐队:1898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建立新式军乐队
四、 军乐队的影响:军队—学校—社会生活
新式学校音乐教育
一、 教会学校
二、 史料记载最早在1842年香港即已有开设音乐课的教会学校
三、 登州文会馆
四、 民国成立后的新式学校
学堂乐歌
一、 学堂乐歌的兴起和编创
1、 学堂乐歌:清末民初的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和所教唱的歌曲
2、 学堂乐歌的肇始:‘
1) 教会学校中的乐歌编创----“文会馆唱歌选抄”中的10首乐歌
2) 1898年康有为上书《请开学校折》
3) 留日学生归国后的自发实践
4) 1904年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5) 1907年作为中小学“随意科”
6) 1912年以后列为必修课
3.乐歌的主要内容
7) 宣扬富国强兵,抵制外侮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8) 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
9) 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10) 向青少年进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
11) 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的题材
12) 开设学堂乐歌的根本目的:启发民智、塑造新民、祛除民族劣根性、救亡图存
4.创作形式与曲调来源
13) 创作形式:选曲填词
14) 曲调来源:早起大多为日本的学校歌曲和军歌
后期多为欧美的流行歌曲和宗教音乐
另有少数中国的民间曲调
极少数自创曲
5.西方音乐在中国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
15) 猎奇
16) 认同 3)接受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一) 沈心工
主要贡献:
1)编创乐歌:《重编学校唱歌集》、《心工唱歌集》、《国民唱歌集》
2)摆脱旧文学,旧诗词风气
3)开“白话文”先河
代表作:《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
(二) 李叔同
主要贡献:1)艺术教育注重美育 2)乐歌编创
代表作: 《送别》《春游》
(三) 曾志忞
主要贡献:1)致力于音乐教育 2)编创学堂乐歌
音乐理论著述:《乐理大意》《乐典教科书》《和声略意》
音乐批评文章
其他乐歌欣赏
1)《革命军》原曲为日本的歌曲《勇敢的士兵》沈心工配词
2)《光复几年》华航琛选曲填词
3)《中国男儿》石更配词辛汉配歌(同为一人)
4)《祖国歌》原曲为传统古曲《老六板》歌曲作者不详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1) 通过学堂乐歌,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包括:作家作品基础乐理。演奏演唱法、音乐会的演出形式等初步传入中国
2) 出现了最早的一批中国近代尝试性、探索性的新音乐作品(新音乐初步创作)
3) 作为一种声乐形态,乐歌集体唱歌的演绎方式ing影响救亡歌咏
4) 作为中国造就了第一代国民音乐教育家,曾志忞李叔同沈心工等,同时也为日后专业音乐家创作及队伍的扩大作了启蒙和贡献
5) 鼓吹学习西方音乐,鄙视中国传统音乐,对此后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
萧友梅
主要音乐贡献:
一、 专业音乐教育:
两个时期:(一)北京时期:1)首创被打音乐传习所
2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
3)北京艺专音乐系
1927年离开北京
(二)上海时期:创办国立音乐学院
1)延聘教员2)课程设置3)人才培养4)社会影响
总结:音乐教育是萧友梅音乐事业的核心 ,他在其他方面的音乐实践都是围绕音乐教育而开展为 音乐教育服务
二、 专业和音乐创作
萧友梅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个突破“选曲填词”而自己独立作曲的音乐家,是进嗲中国音乐创作的先驱
(一) 声乐作品
1),《今乐初集》(写给初中生)2)《新歌初集》(写给大学生)3)《新学制唱歌教科书》4)合唱《别校辞》、《春江花月夜》5)《从军歌》
(二)器乐作品
1、德国时期的习作:
1)两手管弦乐:《哀悼进行曲》作品4号,《在暴风雪中行进的进行曲》(23号),
2)两部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
2、归国后作品:1)大提琴《秋思》2)管弦乐《新霓裳羽衣曲》
三、音乐理论著述
萧友梅是中国近代音乐学研究的先行者,他的博士学论文《至十七世纪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乐器史的专著。
赵元任、
主要创作的声乐作品
1、 艺术歌曲--《新诗歌集》1928
2、 《晓庄集》1933、《儿童节歌曲集》1934—以陶行知部分诗词谱写的儿童歌曲
3、 《民众教育歌集》1939—爱国歌曲
4、 《西洋镜歌》1935-----电影《都市风光》主题歌
5、 影响较大的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
黎锦辉(儿童歌舞音乐与流行歌曲创作的先驱)
一、 音乐创作
1) 音乐创作主要在于两个领域:儿童歌舞音乐和流行歌曲(时代曲)
2) 儿童歌舞音乐又可分为两类,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
3) 儿童歌舞剧共12部,代表作《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三蝴蝶》等
二、 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的特点
1) 创作动机:对少年儿童进行推广过于,新思想的教育,培养孩子对艺术美的热爱,自己动手动脑的锻炼
2) 有的是教育小孩热爱动物,有的是要破除迷信,有的鼓励小孩勇敢机智,有的提倡因材施教
三、 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
1) 绝大部分是自己编剧作词编曲
2) 语言采取白话文歌词通俗易懂
3) 音乐既有学堂乐歌时期的流行歌曲曲调又有大量民间音乐曲调而更多的是自己创作的旋律
4) 作品大多抓住了儿童的心里特点表现儿童的生活及其心灵世界
刘天华
一、音乐贡献
1、新国乐创作:、
1)二胡曲十首:《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2)琵琶曲三首: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3)改编国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4)二胡练习曲47首
5)琵琶练习曲15首
其二胡音乐的艺术特点:其作品是五四时期新国乐的代表作,而且借鉴了许多西方因素
(二) 改良民族乐器与工尺普:
1) 改良二胡的形制,扩展把位,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2) 在兄长刘半农的帮助下在琵琶上实现十二平均律的应用
3) 将工尺谱曲竖排改成横排借鉴简谱中的延音线用于明确工尺谱节拍时值
(三) 专业音乐教育
1)1922年受聘北大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
2)1922秋任教北京女师大音乐系
3)1926受聘北京女子艺专音乐系
4)1927任教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培养了郑振铎,曹安和,等二胡与琵琶演奏人才
(四)收集记录整理传统音乐
1)他是近代音乐家中较早有意识的收集记录整理中国传统音乐者
2)1930年为京剧大师梅兰芳赴美演出听写记谱的《梅兰芳歌曲谱》
3)其他记谱作品《安次县吵子会乐谱》等《佛曲谱》
4)1932年六月一日,在北京天桥收集锣鼓谱染猩红热一周后病逝
(五)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
1927年与吴伯超柯政和,曹安和,汪颐年,肖淑娴等艺专老师发起国乐改进社
(六)音乐思想
1、受美育思想与平民文学思想影响主张音乐要普及到一般民众
2.不能盲目排外
聂耳
-.最早的音乐创作
在约两年的时间里共创作了
1)34首歌曲
2)为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配乐
3)改编4首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山国情侣》
_.歌曲作品的分来
1) 爱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自卫歌》、《春回来了》、《告别南洋》、《伤兵歌》
2) 群众歌曲:《开矿歌》、《大路歌》、《开路先锋》
3) 抒情歌曲:反映下层妇女思想《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
4) 儿童歌曲:《卖报歌》、《小野猫》共六首
一、 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1) 重视民族风格:大路歌,打长江,塞外村女,飞花歌
2) 吸取外国歌名音乐因素:如采用西洋大调式音阶,进行曲题材《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3) 从生活体验中创造音乐形象:如码头工人歌,新女性
4) 善于以短小动机或乐句为基础并发展
黄自
一、 音乐创作
1) 器乐作品:出《都市风光幻想曲》外其余全部创作于美国留学期间代表作为毕业作品《怀旧序曲》1929
2) 声乐作品: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春思曲》、《花 非花》 爱国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热血 儿童歌曲—踏雪寻梅,西风的话 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青主
一、 代表作:《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
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
著作《乐话》1930和《音乐通论》1931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青主的思想主要受留学德国盛行的表现主义艺术的美学思想以及19世纪末以来浪漫主义者音乐美学思想影响
三、 青主的音乐批评:共写有70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中西音乐美学的认识音乐是上界得预言是由灵魂说向灵魂的预言,音乐不能成为礼的附庸
贺绿汀
一、 音乐创作
主要优秀作品集中在1949年之前,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 国立音专时期 :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
2) 抗战时期:代表作为一些电影音乐和抗战内容的群众歌曲《秋水伊人》、《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歌》、《嘉陵江上》
3) 解放战争时期:歌曲《前进,人民的解放军》管弦乐《森吉德玛》
二、 艺术特点
作品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精神,能把欧洲近代作曲技法和中国传统音乐因素有机融合
马思聪
一、 音乐创作:
1) 小提琴作品:如《内蒙作曲》、《西藏音诗》、《牧歌》、《新疆狂想曲》《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影响最大,全曲分为三个乐章:1、史诗《跑马溜溜的山上》片段2、《思乡曲》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3、《塞外舞曲》绥远民歌《叫大娘》
2) 声乐作品(包括大量抗战歌曲)---五部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等
3) 管弦乐与交响乐作品,如《第一交响乐》1941《第二交响乐》《山林之歌》和《第二交响乐》
三、 小提琴创作的特色
1) 音乐大多采用民间主题,富于歌唱性,有鲜明民族特色
2) 音乐发展手法也受民间音乐启发
华北沦陷区
江文也
一、 音乐创作(三个时期)
1) 早期1934-1938成名作,管弦乐《台湾舞曲》钢琴曲《五首素描》《断章小品16首》
2) 中期1938-1949
a、 器乐作品:代表作钢琴曲《北京万华集》管弦乐《北京点点》(《故都素描》)管弦乐套曲《孔庙大晟乐章》
b、 声乐作品:《渔翁乐》
3) 后期1949年后:《乡土令诗》大型钢琴套曲,交响诗《汩罗沉流》交响乐《阿里山的歌声》 后期音乐创作受齐尔品“欧亚合璧“音乐思想影响,回归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创作
冼星海
一、音乐创作:
1)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包括《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九个乐章)
2)歌剧《白毛女》1945年大型歌剧
主题思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被誉为民族歌剧创作中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