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元旦”一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拦蠢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扩展资料
西汉以前,不同历法里经常不一样。西汉以后好一些,虽然历法还在变来变去,但是起码固定成了并戚要放鞭炮的“大年初一”。
现在放简蔽陪三天假的这个“元旦”,则是一个纯公历的概念。
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除了宣读简短誓词以外,还当场发布了一道《改用阳历令》,以当日为中华民国元旦元年。并在第二天通电全国各省:
“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元年。经由各省代表团决议,由本总统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