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直板横打拉弧圈的技术动作

2020-10-27 体育 150阅读
弧 圈 球 七 字 诀
我们知道,每个技术动作都是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这就是准备、引拍、击球、还原,任何技术动作都离不开这样四个基本环节。对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是击球这个环节,我们叫它核心环节。七个字是:蹬、送、扭、转、甩、收、拧。它是根据弧圈击球动作的基本结构和用力的基本顺序来进行总结和描述的,尽量把击球过程复杂的动作用简单的一个字来概括,这样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在练习中提醒和暗示自己。
蹬:是弧圈击球动作的起点,也是用力的发端
在准备和引拍两个环节中,身体重心已经适度下降,全身象弹簧一样得到了压缩,力量得到了积蓄。从“蹬”开始,身体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也就是身体的展放和重心转移及力量的释放阶段。蹬也是对动作的一个基本的描述,指的是前脚掌的用力方式,其方向是与引拍的方向相反,即向前上方向。同时,也包含了将原来微屈的膝关节蹬伸的意思。值得强调的是,蹬所描述的主要是与握拍同侧的脚腿的运动形式,而不是对两脚动作的整体描述。因为发力和拉球的腿部动作,主要是由握拍同侧的脚来承担和实现的,另一只脚只起着配合的作用。
送:指送髋,蹬伸与送髋体现了动作的迎前姿态
送髋动作是与蹬伸动作联系在一起的,蹬的目的,是使力量向上传递,首先是传递给了髋关节,此时髋关节顺应蹬地的动作将迅速向前上方运动,由于拉球的站位两脚基本上是一前一后,因此,送髋的动作首先是从握拍一侧的髋部开始,成不对称的按引拍动作相反的方向作向前送达,这一点与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是保持一致的。其主要任务是将两个关节形成的合力凝聚在一起,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向上转移。由此分析,蹬与送在整个拉球的技术动作中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运动形式,它们基本上是连接在一起的,动作方向和运动的效率基本相同,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错误。
扭:是指扭腰
为什么不用“转”而用“扭”来描述腰部的动作呢?主要考虑到我们对中国文字的字面形象理解。“扭”字说明腰部运动的复杂,是使用“转”字而无法达到的。转有平转,向上转,向下转,向左转,向右转等描述方式,但“扭”,初了转动之外,还涵盖一些复杂的运动方式。而拉球中的腰部运动,就是复杂运动的表现形式,仅用“转”字来描述是不够的。
那么,拉球时腰部是怎么样运动的呢?这要从引拍最后结束时的动作状态说起。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引拍结束时,腰与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时,握拍一侧的腰部由于引拍动作的完成将会使一侧的腰与髋关节收得很紧,而另一侧的腰部将会适度的放开,身体的重心也落在了与握拍同侧的脚上,同时,握拍同侧的腰也会随引拍向后的动作而出现向下向后的转动,从而使整个腰部的形态出现了同时在三个不同空间上的运动(即人体的三个基本轴: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因此,用“转”字来描述腰部的运动是很难全面概括的,这是其一。
其二,击球时,腰部的运动同样也是在上述三个不同的空间上展开的。首先是握拍一侧的腰部向前、向上、向内的复合性的扭转,这样的描述,即是顺序上的排列,也是方向上的说明,任何方向上的颠倒,或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上的转动都是欠缺的和不完善的。此时,另一侧的腰部运动亦同时进行,随着同侧髋部的向后运动,原来打开的腰随击球动作的开始而主动收缩,两侧腰部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握拍一侧的腰部在不断的向前、向上、向内运动,非持拍一侧的腰部则不断的向后、向下、向外运动,这一“放”一“收”,将取决于你拉球的质量,只有拉球一侧的腰部动作,你拉球的力量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学会这一“放”一“收”,你的髋关节的力杠杆作用才真正的发挥了作用,你的送髋和扭腰才会具备了实际的意义,不然,动作的连贯性和力量的传递到此就已经终结,下一步,你就只能依靠手臂的力量了。这就是我们许多球迷朋友追求转腰,但见不到效果而百思不解的地方。
两侧的腰部同时在围绕身体的垂直轴作不同方式的运动,这种动作的复杂性,决定了腰部运动的难度,而没有腰部的参与,腰腿的力量就用不上,拉球的质量就无法谈起,因此,可以看出大家对拉球腰部动作的讨论是抓到了拉球技术的根本。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关注握拍一侧拉球腰部动作的同时,还要更关注另一侧腰部的动作配合,不然,不要说你拉球应有的力量出不来,就是动作的协调性和还原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我看了大家的帖子后感觉到已经被忽略了的细节。
腰部动作是躯干动作,没有腿和手动作那样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外显性、直观性不强,动作内隐的成分大,主要是腰部的肌肉群的收缩运动。越是这样的动作,就越需要从动作的机制上进行了解,要多加强动作结构上的分析,上面我所分析的这些内容,还需要大家在实际的练习中反复去体会和琢磨。对优秀运动员动作的观察也是方法之一,但要注意每一个优秀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动作特点,尤其是对有些特殊的动作,要进行过细的分析,不要盲目的去模仿。比如波尔的挺身式的高吊,如果按照传统的训练要求和一般的动作分析,都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在波尔的身上却显得那么潇洒自如,这与他平时的训练有关,也于他使用技术的技巧有关,与他所形成和具备的打法有关。大家都会说,存在就是道理,但反过来说,如果波尔再完善一点,技术动作更合理一点,不就会更具备优势了吗。大家在观察时,我建议还是多看看我们国家的优秀选手,因为中国运动员是通过严格的系统训练若干年,技术动作是比较完美的。
另一:腰在乒乓球击球动作中的作用是无容置疑的,关键是怎么样合理的使用腰。由于腰、腿涉及到增大击球力量,在提高球的威胁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自然也成为业余球手练习的重点。前两天在辅导业余球手的时候,发现他们很重视腰部的运用,但由于方式和方法上不同程度的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腰部的作用没有显示出来,反倒还影响了技术的质量。分析起来,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怎么样合理的使用腰还缺乏整体上的把握,加上没有经过一定的专业指导,全凭自己去模仿和摸索,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平转,即腰在单一的水平面转动。
2、展腰,即转动的时候腰没收紧。
3、过度,即转腰的幅度过大而无法还原。
4、失衡,即仅注意持拍手一侧的腰部转动,而忽略另一侧的腰部转动。
上述问题对技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种容易出现等球、重心后坐、不能协同上肢打出合理的弧线(下网球多),尤其是影响下旋球击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第二种看似动腰,实则使腰部的力量大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制造合理的弧线(出界球多)。第三种影响后续技术的跟进,无法把握身体的重心。第四种不能充分的运用腰部的力量,影响击球质量和身体还原的速度。
用腰容易,但会用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利用扭距是腰运动的基本原理。腰是躯干的一部分,随引拍动作腰旋即向引拍方向后旋出现扭矩,引拍方向决定着腰扭转的形式。比如引拍是向身体一侧的后下方,那么,腰扭转的形式也是向身体一侧的后下方(拉弧圈)。如果引拍是向身体一侧的后上方,那么,腰扭转的形式也是向身体一侧的后上方(打高球)。
二、击球的动作方向和方式决定腰的运动方向与方式。腰与手是协同关系,同侧腰与手的运动方式和方向应保持一致。比如拉球,击球时手臂向前、向上、向内,那么,腰的运动方式也要向前、向上、向内(斜线)。同时,不管是手带腰还是腰带手,两者之间也要注意在力度与幅度上基本上保持一致。
三、重视异侧腰部的配合。引拍时,异侧腰部适度放松,遂利于持拍手一侧的腰部扭紧。击球时,异侧腰部要配合持拍手一侧的腰部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腰部的作用。具体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一扭一拧。扭指持拍手一侧的腰部运动,拧指异侧腰部的运动。异侧腰部在保持与持拍手一侧腰部运动方式的同时,迅速拧紧。拧紧相当于整个动作的制动,以保证动作在结束后能立即还原。关于这一点,是极容易被忽略的。
四、注意手与腰的互补。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击球位置不佳(如中路或追身)、侧身大角度或动作的空间不够、击打旋转很强、台内球及下降期的来球等,有时是采用手带腰(如挑打台内球),有时是腰带手(如正手位大角度移动中拉冲),因此难度较大,协调性要求高。
总之,打球的过程中,腰的使用具有灵活性和客观依存性,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击球的需要出发,只要我们理解了其中的基本原理,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更好的发挥腰在击球过程中的作用。
另二:腰的运用在乒乓球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是无容置疑的。但是怎么用腰,怎么理解腰的运动,却使许多乒乓球爱好者感到困惑。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