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授权书上没有时限,那么实际期限有多久?若授权书原件已交档案,用复印件是否有效?

2020-05-14 社会 363阅读

如果没有期限,可以补签协议约定期限,没有约定期限的,视为没有期限。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的,是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六十一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十一条调查人员调查收集的物证应当是原物。被调查人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品或者照片。提供复制品或者照片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取证情况。

扩展资料

授权征信案例:

从事汽车销售的上班族陈罡就曾被腾讯旗下的微粒贷以“贷款审批”的名义查询了其个人信用报告。用户界面按钮上方有两个默认勾选的用户协议,点击了用户协议就意味着授权微粒贷所属的微众银行去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查询记录也会显示在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中。

业内人士提醒,个人信用报告查多了有可能会进“灰名单”,影响贷款审批。“频繁查询征信记录的行为会被视为存在还款风险,为保险起见,贷款公司会对这部分用户拒贷或是降额。”融360征信分析师宋璨提醒。

在央行明确无授权的情况下,目前仍有不少相关APP在运行,存在非法收集、兜售个人信息等安全隐患。

在一款名为“个人征信查询”的APP首页,尽管有央行征信中心的标识和字样,但使用手机号注册时却反复提醒请求异常,让人不敢再输入更多个人信息。

而另一款名为“信用管家”的APP,在用手机号码注册后,需要回答问题进行身份验证,涉及通讯地址、银行卡信息、信用卡额度等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在注册环节俨然变透明。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这些APP只是帮用户在征信中心的平台上进行查询,这和用户自己直接进入平台查询的流程并没有不同。

早在18年1月,央行征信中心就在官网发布安全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市民拿着自己的二代身份证,可通过银行柜台、自助设备、商业银行网银和征信中心官网四种方式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据央行征信中心数据,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接入各类放贷机构。根据央行此次发布的通知,将严厉处罚征信信息泄露等情况。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要健全征信信息查询管理,未经授权严禁查询征信报告,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统。

央行还要求严格按流程和保密要求办理批量征信数据的抽取、留存、流转、应用和销毁,确保各环节数据安全。对于问题严重的机构,央行将责成其调整用户管理权限,直至暂停为其提供征信查询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央行:未授权第三方应用代查征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