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的成语语故事

2022-08-01 文化 58阅读
本末倒置 [běn mò dào zhì]
基本释义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 处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
成语典故
《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
较早的书证是宋代大儒朱熹写给他的朋友吕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语,信中谈的就是先后次序颠倒的事情。
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陆九渊在《与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说事情都有本有末,没听过根本壮盛而枝节末端不茂盛的事。陆九渊的话更明白的表现出本末倒置的意思。
清代王昶所写的《新修州学之记》说到:“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说为政者若不知宣扬教化于民,则常会本末倒置,失掉了应有的判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