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上册的复习重点?

2020-09-21 文化 108阅读
九十年代的下半叶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七五”、“八五”相比,“九五”期间,我国高校在外国文学这一研究领域推出的成果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远远地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体现出了我国的研究人员正以我为主,不再跟在西方专家学者的后面,人云亦云,而是努力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外国文学作品、剖析国外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在许多方面,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研究正逐步与国际学术界接轨。

“九五”期间研究主要成果
1. 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九五”期间,外国文学史继续成为中国学者的研究重点,除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外,留学回国的教师逐渐增多,并带回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造成文学史继续成为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批比较传统的文学史如李赋宁主编的《欧洲文学史新编》和刘海平、王守仁主编的《新编美国文学史》之外,“九五”期间还出版了一大批外国文学断代史、国别断代史、国别史和针对主要文学形式的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杨仁敬主编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王佐良和何其莘撰写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李明滨主编的《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黄源深撰写的《澳大利亚文学史》、沈萼梅主编的《意大利当代文学史》、何其莘撰写的《英国戏剧史》、瞿世镜主编的《当代英国小说》、郭继德撰写的《加拿大英语戏剧史》、郑克鲁撰写的《现代法国小说史》、陈世雄主编的《欧美戏剧史》等。吴元迈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文学史丛书”,是按照国家和语种来分类、分别由各语种专家执笔的一套文学史丛书。北京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其多语种的优势,推出了一套“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丛书”,这是一套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按国别划分的文学史话,每册篇幅并不很大,语言比较流畅,趣味性较强,有助于扩大外国文学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 外国文学2. 研究类的专著逐渐增多。除了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外,我国高校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外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国外的重点作家。由于“九五”期间正值世纪之交,因此,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流派和二十世纪西方的重点作家就成为首选的研究课题。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专著包括申丹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陆建德等主编的《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李维屏的《英美意识流小说》、肖明翰的《福克纳研究》、张剑的《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蒋洪新的《走向<四个四重奏> T. S. 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郭天相主编的《俄罗斯诗学研究》、李德恩的《拉美文学流派嬗变与趋势》、吴福恒等主编的《美国作家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很强的针对性,有些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成果的作者都能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现,真正实现了与西方学者在同一研究层次上的交流和对话。
加强外国文学学科建设
高校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虽然,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选读课已在大部分高校的外语院系和中文系开设多年,但是,许多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工作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因人设课的现象。因此,委托重点高校制定我国高校外语系和中文系的外国文学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外国文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就成了当务之急。同时,外国文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应作为一项委托的任务。由于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以及近年来报考外国文学研究生的生源欠佳,不少高校出现了外国文学教学后继乏人的现象;在职教师也需要开拓视野,在理论上有所提高。教师进修可采用研讨班的形式,以便在进修学习的同时,加强高校教师间的学术交流。
有关学科建设的研究项目包括:
(1)我国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和课程设置的调查报告
(2)国外高校文学课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报告
(3)我国高校外语系和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重点课题 )
(4)外国文学基础教材和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
(5)外国文学中译本检索数据库
(6)外国文学研究分类检索数据库
重点研究二十世纪的外国文学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如果不是世界文学最辉煌的百年,也是世界文坛最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因为我们都曾生活在其中,就对这一文学时期更倍感亲切。由于间隔的时间尚短,而对文学流派的理解往往需要历史的沉淀,才能做出全方位的评价。但是,对二十世纪有重要贡献的作家和有重大影响的思潮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应是“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当然,强调对二十世纪文学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忽略文学传统的影响,因为这种渊源关系是不可能割断的。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的研究项目包括
(1)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
(2)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3)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4)二十世纪下半叶各国文学研究
(5)二十世纪小说艺术研究(*)
(6)二十世纪戏剧艺术研究(*)
(7)二十世纪诗歌艺术研究(*)
(8)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新评价
(9)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
(10)当代外国文学跟踪研究
加强理论研究,拓宽研究领域
与我国外国文学界对国外重点作家的研究,特别是文学史的研究相比,对外国文学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我们的弱项。“十五”期间,应加大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投入,组织力量对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潮进行专题研究,搞懂几个问题,使我国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真正实现与西方学者的对话与交流。
“八五”、“九五”期间,我们在文学史的研究方面已作了不少投入,也出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十五”期间应减少这方面的投入,不支持重复性的课题。但是,对于非主流国家的文学史、断代文学史、主要文学形式的发展史仍可选择立项。除非我们对文学史的理论研究有重大突破,不应在目前鼓励重写文学史,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拓宽外国文学的研究领域,首先要填补我国研究工作中的空白,加强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在早期文学、非主流国家文学、戏剧艺术研究、诗歌艺术研究等方面仍比较薄弱。另外,我们还应鼓励研究人员将文学作品置于文化的框架中来研究,借助宗教、哲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和研究文学,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项目包括:
(1)外国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2)重要文论家专题研究
(3)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
(4)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5)外国文学史评论
(6)外国文学思想史(*)
(7)外国文学与中国学生的素质教育
(8)发展中国家文学专题研究
(9)古希腊、罗马文学
(10)欧洲中古文学
(1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2)戏剧艺术专题研究
(13)诗歌艺术专题研究
(14)小说艺术专题研究
(15)叙事视角研究
(16)宗教与文学
(17)哲学与文学
(18)经典作家专题研究
(19)影视文学研究
(20)西方主要国家中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学研究
加强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和翻译批评
外国文学引进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对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的和接受进行研究应该是“十五”期间的一项重点课题。“八五”、“九五”期间,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发展很快,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仍不尽如人意。许多成果流于肤浅和牵强,对于两种文化之间在文学上的互补、互证和互识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有关比较研究和翻译批评的项目:
(1)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
(2)外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3)二十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
(4)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
(5)文学翻译理论研究(*)
(6)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7)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8)中外戏剧比较
(9)中外小说比较
(10)中外文化比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