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样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深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如何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构建生态文明校园、美丽校园以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教育思想的发展,涉及到培养什么素质的人的问题,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意义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教育十分重要的使命,一是培养具有现代文明观念、文明意识的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二是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和生态环境,
为孙子后代负责、为民族的未来发展负责,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良好意识和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
1、要倡导绿色文化,践行绿色行为,绿色校园文化是以“绿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要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措施,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办学、管理、育人等各项工作中。坚持绿色办公,实行绿色消费,开展绿色行动。
2、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保护自然生态,加强绿化美化工作。要对学校的污水、废气、实验室废物排放和垃圾处理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校园卫生工作,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校园。
3、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增强节约意识。要建立全校性的资源节约管理目标,从加强教育、强化管理、完善设施等方面入手,开展节电、节水、节约办公用品、废物回收利用工作,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节约问题,更是一种文明意识和节约意识的培养。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实施策略
从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实践中,经过认真思考,我们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实施:
1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专人负责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工作。二是建立相关制度,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节能减排等相关制度。三是经费保障,
有相应的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经费。
2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学科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和学校教育中,提高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率和行为行成率。二是开展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运用固定宣传阵地进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三是开展校本研修和专题研究,形成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
3环境整治。一是加强校园生态环境整治,加强校园卫生工作,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功能齐备的校园。二是开展资源节约工作,建立全校性的资源(水、电、纸、粮食等)节约管理目标,增强节约意识,提高节约效果。三是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及时处理生活垃圾和实验室废物,提高师生对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的知晓率和环境状况满意率。
4长效机制。一是对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二是抓好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安全管理责任化、规范化,使校内治安状况良好,工作纪律严明。三是开展风尚教育活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使干群、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关系融洽,精神面貌良好,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以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美的行动实现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打造适宜学生学习、生活的“美丽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特色之路,并将不断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