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大汉
金钱与权力那个更好?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没那么简单。中国人会说:权比钱好,有权就有一切。美国人则不然。美国人会说:当然是钱好啦,有钱就有爱情,有钱就权力,有钱就有一切。鄙人不才,现试就这一点,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与国家的兴衰有何关系等问题,做一点深入的分析。
一、权力中心论与中华民族的困难境地
中国几千年来就是一个官场化的社会。在中国人的心中,只有做官才能光宗耀祖,除此之外,皆不足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在于入仕做官,只有读书有成,才有可能做官,只有做官,才会有权,才会有一切。由于这种关念长期盛行,致使几千年来的才智之士全都挤到追求当官这条道路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千军万马竞走独木桥”的悲壮场面。
由于官场情结对中国人的巨大诱惑,中国人只有“敬官爱权”而难有“敬业爱物”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寄生在权力的身上,而极少有人为社会上的有利于人生福利的事业注入全部心血。由于社会权力的高度私有、高度专制,即使那些已经当上官的人,他们的敬业也更多的是有害于社会。
所谓“敬业爱物”即,专注于物,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由次而奉献自己的才智,发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关系的规律,进而创造新的物、新的关系,使它更有利于社会的福利。
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敬业”实际上是“敬官”,所以“爱物”也就只能是“爱权”了,专注于权,精心的研究权,自古以来中国所有的经书无不是与之有关的,所谓“六经皆史”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读书与求官永远的捆在了一起,严重的制约了中国人的求知范围,使中国人的目光永远的停滞于“人事”上,而少有去研究自燃环境的。那些从事农工商的人,也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有一天能“跃龙门”所以,有关的社会事业得不到深入的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古代中国,人们为了求取功名,唯有一途,即科举,主要的内容就是八股文。“独尊儒术”使儒家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至尊的地位,读书人言必称四书五经子曰圣言。而儒家的学习只在于记忆,不在于求真,只需要你去对圣人们表示崇尚即可,不必去究根寻底的去发问。而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更为了维护他的权力来源的“合法性”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对待那些“标新立异”者。所以,传统的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如一潭四水,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传统中国的以官场为中心的社会中,人们除了一心求取功名以外,就别无它想了。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用高压政策严厉打击所有的“思想异端”,使得中国人在哲学思想方面,少有伟大的建树。自秦以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中国人,能配得上“大思想家”的称号了。
而做官为光宗耀祖之途的观念长期盛行,致使其它的社会事业无人问津,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始终在一个很低的状态。
从秦以后,官场化的中国社会一直不紧不慢的运转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金钱中心论与西方人的跃进
与中国人传统的权力中心价值观不同,17世纪以后,在西方迅速漫延开的金钱文化价值,如同春风吹绿了人间大地,使万物复苏,使百业兴旺。
中世纪末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西方价值观的转折点,新教教义视贫穷与懒惰为同义,鼓厉人们去挣钱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虔城者。自此,经商挣钱成了西方人的人生目标,金钱中心论也在人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金钱的中心价值论,造就了大量的为金钱而金钱的人,虽然大量的人类成了敬钱爱财者,但不可否认,比之官场社会中的敬官爱权者,敬业爱物者增加了数倍。为挣钱而挣钱的人们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在挣钱的同时,兴起了大量的有利与人生福利的新职业,这大量的新职业大大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增加了人类社会的福利。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涌现出了大量的新事物和技术的发明家,瓦特和爱迪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实际上在这些人的身上,敬钱爱财与敬业爱物已经很难区分了。
随着15、16、17世纪的文艺复兴、宗教该革运动、社会启蒙运动的一连串的革命,西欧人才会有金钱价值观的作为社会中心价值,而取代权力价值的不可逆转的历史的大跃进,也就有了17、18、19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产也的革命。
英国,现代文明的发详地,伴随着科技与产业革命的东风,成就了人类历史空前也许是绝后的殖民大帝国,它的海外领地的面积110倍与本土的面积,这还不包栝被他以及他的西方盟友糟踏的不成样子的中华帝国……
三、两种价值观与两种历史命运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早就说过:“只有金钱才会赋于各国以伟大的活力,使他们发现不得不为高尚的工作而劳动。”
价值虽然属于形态关念,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也即尚未成为人们用理性、逻辑性去证明的条理性知识。但价值观对于人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毅力来说,无疑是最直接的内动力。在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观其实就是人们的欲望,在变成社会行为之前的心灵的允可。价值观念又可以认为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心灵的安全阀。
在传统的中国官场社会中,中国人的内在心灵的安全阀是极低的,因此心灵极不自由,造成文化创造的思想动量流极微弱。然而在近代的市场化的西方社会的,兴起金钱文化价值的力量的逐渐超越了权力价值的力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西方人的心灵的自由度。这尤如打开了水库的闸门,西方人的文化创造的思想动量流剧增,17、18、19世纪西方的思想家大量涌现,新思想的大量产生,让人目不暇接,甚至叹为观止。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感慨良多。
回首看看中国自己的历史舞台,依然是帝王将相,官僚,士大夫在肆无忌惮的唱着千百年的旧剧。枯竭的思想,枯竭的文化,枯竭的人性,怀抱着权力文化价值观的中国人,等来了西方人用科学知识武装的船坚炮锐的外部强权。金钱文化价值观赋于西方人以强大的生命力,权力文化价值观使大部分的中国人丧失了生命的活力。
这就是历史对中西方人类文化命运的无情判决!
传统中国人围绕着权力而生活,形成了一小撮为权力而权力的贵族,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则在绝望的情绪中从事与权力文化价脂背道而驰的社会事业。这些人从事这些职业,只是为了免强生存下去。人们除了满足生存的欲望之外,很难奢望新的需求。社会中人们的希望都集中到一点,即,求取功名,挤上权力的阶梯。因为,除此之外的社会职业都处于思想枯竭的,不四不活的凝滞状态。社会中人们的需求萎缩造成人们的思想的枯竭,思想枯竭造成职业陈旧,造成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单一造成生活单调,生活单调造成需求进一步萎缩,需求萎缩又造成进一步的思想枯竭……这就是被权力文化价值观所垄断的中国人的心灵及其社会活动的人性的恶性循换。
近代西方人围绕着金钱而生活,形成了一大群为金钱而金钱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富人。绝大多数西方人从事的职也都可能致富,任何一种社会职业都是为实现金钱文化价值而被人们怀着致富的愿望创造出来的。西方人决不是为了任何的权力而生活,新的需求推出新的思想,推出新的知识,新的知识推出新的职业,新的职业推出新的产品,新的产品推出新的市场,新的市场创造出人类社会丰富的生活,新的生活进一步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进一步推出新的思想,新的思想进一步推出新的知识……这就是被金钱文化价值观所抓住的四方人的心灵及社会活动的人性的良性循环。
以上两种以不同价值观为前提的人性的循环基本上支配了中西文化的命运。
四、展望近25年,中国人呼吁用市场经济取代以往的计划经济,这是中国人进入市场化社会的某种尝试和开端,却已经带来了不小的社会变化。这种变化深藏着文化价值观的变革。当市场的文化价值观牢牢抓住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当权力的文化价值观逐渐衰退(这已成历史大势)从而促使昔日的官场化权力以一种焦屡的心态,不顾一切的把它转换成市场上的机遇之时,中国人便面临着比辛亥革命,推翻旧政权的革命,还更有力的,更广泛,更不可逆转的真正的文化价值的革命。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才是一场真正触及传统病灶的史无前例的人心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