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事战略是什么

2020-05-21 军事 697阅读
第一阶段: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 军事战略(2000年—2003年)
2000年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颁布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框架,使得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极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 《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
2000年俄罗斯颁布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中关于安全威胁的新判断,标志着俄罗斯对于威胁的认识已从叶利钦时期的乐观趋向严峻,从幻想趋向理性。通过对主要对手、敌我关系、敌方的战略企图以及战争准备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指向性更为清晰。为缓解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俄罗斯有针对性地参与全球重大安全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同时在国内进一步推进军事改革,研发新一代的武器装备,极大地增强了俄军应对威胁的能力。
第二阶段:奉行“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 (2003年—2008年)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俄罗斯高层领导人对于这场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面对高度信息化的美军,如何准备未来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成为俄军关注的重点。2003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的构想文件,拉开了俄罗斯军事战略新一轮调整的序幕。时任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的巴卢耶夫斯基指出:“该构想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威胁判断、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补充。” 2004年2月俄军举行了“安全—2004”战略核演习,巴卢耶夫斯基宣称,“我们现在这样表述武装保卫俄罗斯的主要组织原则: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 这标志着俄罗斯军事战略已实现从“积极的现实遏制战略”向“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转变。该战略将“非对称回应”作为战略方针,用于指导俄军的建设与发展。
战略方针作为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原则和纲领,它明确了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及军队建设的方向。战略方针是战略指导者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根本着眼点,以战略环境的清醒认识为基本依据,根据战略目的和任务而制定的。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方针经历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的发展变化。无论是“消极防御”还是“积极防御”,都是在亲西方战略思维的影响下制定的。军事战略思维的这一出发点就决定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缺乏自主性,是一个具有多变性和过渡性特质的军事战略。面对西方国家的战略挤压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迎合西方,而不是在军事领域内对抗西方,这样的军事战略带有明显的消极性。
普京执政后,受到持续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俄罗斯综合国力已经不能支持普京在军事领域与主要战略对手展开全面较量,而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围堵并没有减弱。为此,俄罗斯只能以“非对称回应”的战略方针作为指导,集中有限的资源在俄罗斯占优势的领域抗衡主要战略对手。在“非对称回应”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俄罗斯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行动原则,不断增加军事投入力度,调整体制编制,减少俄军数量,优化军兵种结构。同时,执行武器装备更新计划,组建地区司令部并开始试验跨军种战区指挥体制,以提高俄军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