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与特点(要绝对权威,详细,具体的,考试急用)

2022-03-19 音乐 87阅读
我先发前1/3,如果你满意,我再发后2/3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关黎;张辉;
《音乐生活》杂志社;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音乐编辑;主任教授;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为止
已有70多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现在
所谓的“流行音乐”,就可以追溯到
30年代的大上海。当时由于有声电
影取代了无声片,导致电影插曲的
极大需求,从而刺激了流行歌曲的
创作,出现了《西子姑娘》、《秋水
伊人》、《香格里拉》等佳作,开启
了现代流行歌曲的先河。从某种意
义上说,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个高峰
期,80年代则是第二个高峰期。而
在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这一段时
期的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始终缓慢前
行,其间一度也有断层期。直到80
年代初,在“港台风”的吹动下当
代中国大陆真正的流行歌曲才迅速
发展起来。
对中国流行音乐极念的界定
(一)流行音乐的极念
“流行音乐”这一概念在我国使
用得相当普遍,但长期以来有关它
的内涵和外延却并没有形成一个统
一的看法。很长时期以来,由于人
们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
式,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也存在着不
同的看法。不过,一些专业的权威
理论著作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音
乐·舞蹈卷)中对流行音乐(通俗音
乐)则是这样解释的:“通俗音乐泛指
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拨、易于流
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
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
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川这种解
释显然是以严肃音乐和民间音乐作
以参照和比较而确定的。
虽然流行音乐的概念区分显然
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但有
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
流行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
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所
以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概念的理解以
及对它的概括方法也产生很大的差
异也是必然的。但是无论哪一种看
法或解释,对于“流行音乐”都有
一个比较基本的认同,那就是它所
具有的通俗性、大众性和广泛的传
播性。实际上,同“严肃”、“高雅”、
“古典”这些词一样,作为音乐的一
种表现形式,流行音乐本不是科
学、精确的称谓,而只是人们沿袭
下来的一种特定说法。随着新的流
行音乐形式的诞生,随着一代又一
代不断出现的后来者的创作实践,
流行音乐也将不断有新的成分加入
而变得色彩纷呈。
(二)中.滋行t乐的粗念
现代的中国流行音乐不同于中
国传统音乐,也区别于中国的新
(专业)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相对
于近代出现的、受西方音乐影响的
中国新音乐(专业音乐)而言的,具
体是指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族
器乐、民间歌曲和民族歌舞音乐。
中国的新(专业)音乐主要包括两
类:一类是新民族专业音乐,即专
业作曲家运用西方记谱法和技巧作
曲,并吸收民间音乐中的精华进行
创作、表演的一类音乐形式;另一
类是西洋传统音乐,即完全按照西
方现代音乐作曲法、演唱法、演奏
法进行创作和表演的一类音乐形
式。而中国流行音乐则与这些音乐
形式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无论在演
唱技法、题材内容,还是乐器手段
上,中国流行音乐都与民族传统音
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存在着很大的不
同,可以说,以严肃音乐和民间音
乐作为参照是确定中国流行音乐概
念的方法。
不过,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中
国流行音乐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只是
通过它的“本体”来进行展现,而
且还明确地反映在诸如商业化制
作、发行、销售以及演艺经纪与管
理等一系列商业化操作的行为之
中,因而,现代中国流行音乐作为
一种集艺术与产业于一身的文化商
业已经无法单单以音乐这一单一概
念来定义。
实际上,回顾整个20世纪中国
音乐的历史,流行音乐真正在本体
上的体现是完全可以追溯到20世纪
30年代在一些大城市的“都市文
化”之中。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出
现之时其自身就具有一些较为复杂
的特点,例如东、西方文化在融合
过程中的差异、中国传统与民间文
化在融人过程中的作用,还有中国
近代史上的一些特殊社会因素等
等,因此在现今的对中国流行音乐
的概念较为普遍的认识是:中国流
行音乐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产生的,她的产生与发展比其他国
家的流行音乐更多地带有东西方音
乐文化的融合的特点。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演变
(一)中.流行奋乐发展的第
一个阶段(1917—1.36)1、学堂乐歌—早期流行音乐的雏形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最早约起始
于清末至民国初。清王朝的倒台,
民国的创立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造
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在此期间,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
步结合的态势。当时已有直接借用
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
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
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
词)等。这可以说是西方音乐因素
为我所用的开始,从此而始,学堂
乐歌成为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雏
形。“学堂乐歌是指当年学校里的
歌曲,在早期的学校里,把学生的
音乐课也叫做‘乐歌’课。学堂乐
歌首先由学生演唱,后来也在群众
中广泛流传。可以说,学堂乐歌是
通俗音乐的前身。”121在学堂乐歌的
发展过程中,一大批歌曲创作者,
如萧友梅、黄自,尤其是李叔同、沈
心工等人对学堂乐歌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因此,也可以说,中
国初期的流行歌曲创作也是自李叔
同、沈心工等人开始的。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
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
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
响了民众。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
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这
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
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流行音
乐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
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
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
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
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
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这种情况
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
向。
2、中国流行音乐的其基人—黎锦晖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青年时
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
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
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
舞及歌曲。之后,黎锦晖又转人了
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
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
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
厂担任作曲。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
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
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
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
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上举《毛
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
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
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
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
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
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
内容平庸外,音乐风格上的粗制滥
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哮声哮气
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
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
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
值得后人借鉴的。
3、中国流行音乐在上海形成的
社会原因
中国流行音乐在20年代末的上
海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这是一个
深刻的社会问题。其后隐藏的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原因异常地复杂和
深刻。不过,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
观察我们发现,中国流行音乐之所
以能在上海形成并初具规模,应该
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首先,都市市
民文化生活的变化导致晚清的“鸳
鸯蝴蝶派”文学重新抬头,一些迎合
时俗的歌舞也应时而生。在那个时
代上海各种各样的歌舞娱乐场所,
包括酒吧、咖啡馆、歌舞厅等即成为
这些“时代小曲”的主要寄居地,而
这些“时代小曲”的产生也有助于缓
解当时的小市民内心的焦灼感和挫折
感等心理,成为一些人转嫁精神苦闷
的寓所;其次,“西方流行音乐潮流的
影响与传播媒介的发展也无疑大大加
速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传播”。田渡
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我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商业也有所发展,这种社会经济
结构就为流行歌曲的萌芽和成长提供
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也就
是在这个阶段,由于话筒的使用,电声
技术的进步、唱片的大量发行、电影
事业的兴旺、收音机的逐渐普及等因
素,使得流行音乐这种易于被大众所
接受的音乐形式在中国的上海开始广
泛活跃起来。口(未完待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