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的来源及其发展,历史名人

2020-04-29 综合 132阅读
赵姓简介
赵,疾行、超腾之义。汉族赵姓源出赢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赵氏之先出于颛顼帝,周穆王时造父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赵城,子孙因氏焉。造父是天下赵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另一支赵姓出自外族的改姓。当代赵姓的人口约2600万,为全国第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6%。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黑龙江、重庆、江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安徽、辽宁八省,又集中了大约12%的赵姓人群。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逐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2.4%,A型占28.5%,B型占29.8%,AB型占9.3%。[1]
编辑本段寻根溯源
其起源有三: 1、出自嬴姓或姚姓,赵姓来自赢姓,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使用赢姓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孙,被舜帝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 西王母与周穆王
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晋景公为了夺取赵氏家族控制的政权,默许智、韩、魏三卿联合诛赵氏,灭其族。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敬侯赵襄自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 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赵城赵氏(赵国)和犬丘赵氏(秦国)的祖先是蛮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和季胜,赵政是嬴姓赵氏,恶来那一支,而赵城那支的祖先是季胜。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2] 2、为匈奴、南蛮、女真、党项、满族改赵姓或赵宋王朝赐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犹太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唐末,首领拓跋思恭因协助唐朝镇压黄巢之乱有功,赐姓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以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为中心的地方政权。自此以後,夏州党项政权日益壮大。赵宋立国,复赐夏州党项首领拓跋氏以赵姓。 少昊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如下: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地。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代王赵嘉。 涿 郡: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西汉时期置涿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颖川郡:始设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东魏武定年间治所移至颖阴(今河南许昌),北齐时期改为长社,隋朝初曾废黜颖川郡,唐朝复改为长社,后又曾改许州为颖川郡。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除,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明朝时期废黜。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 汉阳郡: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时期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境内,到南朝北周时废黜。隋朝时期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五代时期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堂号如下: 天水堂:以其地望天水郡而立此堂。 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抃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受贿,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清贫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赵氏祠堂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来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并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逝世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财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此外还有孝思堂、萃涣堂、爱日堂、顺和堂、忠恕堂、明宗堂、明德堂、庆源堂、积善堂、乐善堂、绵远堂、茂文斋、沐恩堂、孝义堂、著存堂、怀永堂、嘉会堂、清献堂、棣华堂、崇礼堂、文贤堂、沐思堂、谷诒堂、衍庆堂、双砚堂、敬彝堂、成文堂、永厚堂、忠恕堂、文杏堂、孝义堂、敬睦堂、永思堂、敦本堂等堂号。补充一堂号:江苏省沭阳县 赵氏 崇谊堂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秦、赵祖少昊氏,以少昊为白帝,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3]至汉唐宋明,则于立秋之日祀白帝 祖先赵父
于西郊。[4]明朝仍延续其祀,于少昊之虚曲阜祀少昊。[5]
【历史名人】
 赵宣子:(公元前653~前601年),谥号“宣孟”,又名赵孟、赵盾;狄国人。春秋时期著名晋国执政者。
 赵盾与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齐为异母弟,父为赵衰。“骊姬之乱”中赵衰、狐堰保重耳奔狄.狄伐咎如,获叔隗、季隗。公子重耳娶季隗,生伯鲦、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赵盾。可知其生年在重耳至狄之初的公元前653年左右,卒年约在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至鲁宣公十年之间。《史记》记载:“晋景公时赵盾卒”,《左传》记载:“鲁宣公六年,晋赵盾侵陈”,可见此时在世。《左传》在鲁宣公八年记载:“隙缺为政,废胥克,使赵朔(盾子)佐下军”,由此知其约逝世于鲁宣公八年,终年约五十多岁。
 赵 鞅:(公元前?~前458年),即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著名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其先祖姓秦,生年不详。《史记》记载,晋顷公九年(公元前817年),“赵简子在位……简子将合诸侯戍于周。”假如他二十多岁执晋国政的话,其生年应在晋平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37年)左右,逝世于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终年七十余岁。
 赵 括:(公元前?~前260年),马服君赵奢之子,也叫马服子。著名战国时期赵国将领。
 赵充国:(公元前137~前52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今甘肃天水),后移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著名西汉军事家。
赵充国历经汉朝三位帝王,对汉朝中国经营西域居功至伟。赵充国为人沉勇有大略,纵观赵充国一生所经历的大大小小战役,都是以稳为主。无论敌人是强大还是弱小,赵充国都是一幅不动若山的形象,他非常懂得在战略方面来压制敌人,最后釜底抽薪,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赵婕妤:(公元前?~前1年),女,又名赵飞燕。著名汉成帝皇后。
 赵婕妤善长歌舞,由于体态轻盈,据说能“掌上舞”,故称“飞燕”。汉嘉鸿三年汉成帝微服出巡,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宠爱有加。不久汉成帝又召其妹赵合德入宫,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姊妹贵倾后宫。
 为进一步巩固地位,赵飞燕诬告许皇后,又指班婕妤有邪媚之道,由是汉成帝遂废许皇后,另立赵飞燕为后,封赵合德为昭仪,二人极得恩宠。至汉平帝即位后,赵飞燕被贬为庶人,后自杀身亡。
 后人称“燕瘦环肥”的“燕”就是赵飞燕,比喻体态瘦削轻盈的美女。
 赵 晔:(公元?~80年),字君伯;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东汉学者。
 赵晔年青时为县吏,奉檄文迎接督邮,晔耻于人下,遂弃车马而去。到犍为资中(今四川资阳),从杜抚受《韩诗》,潜心探讨,历时二十年,和家人不通音信。家人认为他已死,并为之丧服举哀,直到杜抚逝世后,他才回到故里。州郡召补赵晔为从事,赵晔却辞而不就。后举为有道,卒于家中。
 赵 苞:(公元?~178年),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今河北清河)。著名汉朝将领。东汉时期,赵苞少年即勇武好义,孝顺父母,在乡里有盛誉。
赵 岐:(公元108~201年),字卿,初名嘉,字台卿;京兆长陵人(今陕西咸阳)。东汉儒家学者、经学家。
 赵歧一生经历颇为复杂,曾因得罪当时宦官而四处避难,在北海以卖饼为生。后又卷入“党锢之祸”而被免职,居家十几年。曾历任并州刺史、议郎、太常等职。去世时年九十四岁。
赵 云:(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著名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五虎上将”之一。
 赵文渊:(生卒年待考),字德本;南阳宛人(今河南南阳)。著名北周书法家。
 赵文渊曾任丞相府法曹参军,擅长楷、隶书,当时的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以题榜有功出任赵兴郡守。
 赵 胜:(公元前?~前251年),号平原君。著名战国四公子之一,惠周文王、孝成王时期的宰相。
 赵胜一生善于举贤任能,广揽人才,拥有宾客三千,形成一个庞大的智囊团,毛遂便是其中之一。其佣人因抗税而被赵奢杀死九名,赵胜反以奉公守法而荐升赵奢。
 在国难当头时,赵胜不顾个人安危,出使楚国、魏国,签订联合抵抗秦国的协定。当邯郸危在旦夕之际,赵胜令其妻、妾、奴婢编,入士卒效力,并散其家产以慰劳士兵,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斗志。赵胜一生为赵国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史称“翩翩浊世佳公子也”。
 赵 歧:(公元108~201年),初名嘉,字邠卿、台卿;京兆长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东汉经学家。
 赵歧曾任并州刺史,因汉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党锢之祸”被免职。后任议郎、太常等职。撰有《孟子章句》传世。
 赵 奢:(生卒年待考),邯郸人(今河北邯郸)。战国时著名赵国将领。赵奢勇敢善战,被赵国国君封号为马服君。
 他原为赵国的田部吏,因刚强正直,执法如山,被平原君赵胜举荐而受赵王重任。他曾率军取得了“阏与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在数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他率军抗秦、燕、齐等国,战功卓著。逝世后葬于邯郸城西紫山,后人改称马服山。
 赵 壹:(生卒年待考),字符叔;汉阳西县人(今甘肃天水)。著名东汉辞赋家。
 赵壹为人耿直,狂傲不羁,因此受地方乡党所排斥,屡次得罪地方豪强,几乎被杀,后经友人救援方免。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任上计吏,见司徒袁逢,长揖不拜。司徒袁逢等人为他延誉,名动京师。后西归,公府十次征召皆不就,后逝世于家中。
 赵 高:(公元前?~前207年),赵国贵族,后入秦国为宦官。
 赵高到秦国后曾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逝世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迫秦始皇长子嬴扶苏自杀,另立秦始皇次子嬴胡亥(嬴子婴)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赵高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赵高又设计杀害李斯,成为秦国丞相。不久被子婴杀掉,并诛灭三族。
 赵汝愚:(公元1140~1196年),字子直,宋太宗长子赵德崇七世孙;饶州余干人(今江西余干),祖籍浙江嘉兴府崇德县。
 赵汝愚宋乾道二年(公元1126年)二十六岁时应试进士科,一举夺魁。次年任宣义郎,不久派知信州,接着知台州,后又任江西转运判官、敷文阁侍制。宋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后任四川制署使兼成都知府、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等职。五十四岁时,因扶立宋宁宗有功,迁右丞相。不久,赵汝愚遭权臣韩佗胄忌恨排挤、陷害,左迁远东节度副使,贬谪至永州,后病逝于赴永州的途中。
赵 葵:(公元1186~1266年),字南仲,号倍庵;衡山人。著名南宋政治家、书画家。
赵汝适:(公元1170~1231年),字伯可,出身于赵宋宗室,是岐王赵仲忽元孙,安康郡王赵士说曾孙,银青光禄大夫赵不柔之孙,赵善待之子;上距宋太宗八世,即赵炅的八世孙。浙江台州临海人。
赵之廉:(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书画家、篆刻家。
赵之堔:(公元1781~1860年),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宝月山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书法家、金石篆刻家。
赵 翼:(公元1727~1810年),字云菘,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今江苏常州)。著名清朝诗人、史学家。
赵延寿:(生卒年待考),常山人(今河北正定),原来姓刘,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
赵秉文:(公元1159~1232年),字周臣,号闲闲居士;磁州滏阳人(今河北磁县)。著名金朝文学家。
赵 复:(生卒年待考),字仁甫,称江汉先生;元德安人(今湖北安陆)。著名元朝学者。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官道人,中年曾名赵孟頫,宋室宗亲;湖州人(今浙江湖州)。著名元朝书画家、文学家。
赵 普:(公元922~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今北京),徙居常山(今浙江常山),后迁洛阳。
赵 抃:(公元1008~1084年),字阅道;衢州西安人(今浙江衢县)。著名北宋政治家。
赵 鼎:(公元1085~1147年),河东闻喜人。著名南宋爱国首领之一。
赵光达:(公元1939~今),陕西西安人。著名核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柏林:(公元1929~今),辽宁辽中人。著名地球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