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虽然是我国的“国球”,但却是英国人发明的,时至今日,英国人还称之为“桌上网球”。大约在清朝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前后,上海四马路(今福建路)大新街有一家文具店,店主王道平常赴日本采购一些新颖的文具用品。一次,王道平在日本看到日本人正进行一场乒乓球比赛,觉得这个活动十分有趣,又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只需一张桌子、球和拍子,于是就购买了一些乒乓器材带回上海,把它摆在商店里。
由于当时中国人并不了解它们的用处,更不知道乒乓球的打法,因此销路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聪明的王道平就在店中作示范,一下子吸引来了许多顾客止步观看,有的甚至也挥拍上阵。从此,在上海打乒乓球的人日渐增多,这是乒乓球首次进入中国。当时的球拍与现在大不相同。拍型长圆,拍柄瘦长,更有趣的是板上还钻有许多小窟窿。
1916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童子部首先开设了我国最早的乒乓球房,配备了9张球台。但一般市民无缘入内,仅资本家的子弟和有钱的大学生等少数人去寻找乐趣。之后,乒乓球运动逐渐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开展起来。
1918年,上海率先成立了乒乓球联合会。从此,乒乓球不仅仅只作为一项娱乐活动,而是开始成为一种技能、体力的比赛。1925 年,在上海举行了中华队与旅华日侨之间的秋山杯比赛。1927年和1930年中国正式派出乒乓球选手参加了第八、九届远东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在上海诞生,乒乓球比赛在我国才开始被列为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