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2020-05-19 文化 80阅读
第一单元
1《草原》: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A背诵、默写。
B诗句解释 C《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A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A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B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C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D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背诵、默写。
C古文翻译
D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E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15《金色的鱼钩》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
A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B司马迁,汉代;《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中心思想。
D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
廉颇 :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19《草船借箭》
A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B中心思想
C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20《井阳冈》
A《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B中心思想 C注释 D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1《猴王出世》
A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
B中心思想 C注释。
第六单元
A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1、古代,驿差长途跋涉。2、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3、现代,电报、电话。4、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B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C调查研究问题:1、确定研究的问题。2、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3、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4、形成自己的观点。5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研究报告的写法:1、问题的提出2、调查方法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4、结论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动作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3《刷子李》
A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B刷子李:技艺高超
C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有:1、“刷子李”确实有绝活,这一绝活,要不是亲眼看见,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2、“刷子李”的绝活是他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3、“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让他感触很深,获益颇多。
24《金钱的魔力》: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中人物:托德),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A作者季羡林,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6、《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本文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

一、将带点字的音节补写完整。(3分)
翻天覆(fu)地 歼(jian)灭 眷(juan)恋 抽噎(y e) 掠(lüe )过 一瞬间(shun)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一个正确读音,在括号里用“√”标出。(4分)
譬如 今朝
bì( ) zhāo()
pì( ) cháo( )
暖和 散文
hè( ) sǎn( )
huo( ) sàn( )
三、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分成三类,写在横线上。(8分)
电线 季节 瓷碗 电厂中国陶瓷 年代 开关 世纪 景德镇瓷器电风扇
1、
2、
3、
四、用“ \”划去句子中不正确的字、词。(4分)
1、他跨上一匹(骏 俊 峻)马,越过了险(骏 俊 峻)的山崖。
2、中国女排奋力拼(博 搏)的精神(博 搏)得了大家的好评。
3、瓦特(发明 发现)水开了能顶起壶盖,受到启发,从而(发明 发现)了蒸气机。
4、爸爸来信的(意义 意思)是说,捐款支援希望工程,是具有深远(意义 意思)
的好事。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5分)
既然……就…… 哪怕……也……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要……不要…… 某些
1、( )风雪再大( )阻挡不了爷爷晨练的决心。
2、弟弟的年纪( )小,( )很懂礼貌。
3、( )你订了学习计划,( )应当按着去做。
4、( )做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人,( )做依赖别人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5、( )人只看见自己优点,看不见自己的不足,结果总是进步不快。
六、理解下面这段话。(13分)

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和雪球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应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1、这是写的什么时候的景色?
答: 。
2、把第一自然段用“||”分成两层,先写了 ,再写了 。(2分)
3、用 文中描绘了雪后美景的句子。(4分)
4、“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 。
5、第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七、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写出各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起了什么作用。(8分) 。
⑴桃花潭水深千尺, 。用了 的修辞方法,它的作用是 。
⑵可怜九月初三夜, 用了 的修辞方法,
它的作用是 。
八、把下面句子调整成一段话。(5分)
( )树上挂着许多松球,散发着阵阵清香。
( )枫树的叶子红彤彤的,一片片飘下来,就像飞舞的彩蝶。
( )我们这里最常见的是枫树和松树。
( )松树的叶子青青的,地上铺了许多松针,好像厚厚的地毯。
九、读下面的一段话,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把它改正过来。(8分)
俗话说:“瑞雪照丰年”,这句话充满了科学根据,谜信的并不是一句成语。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溶化成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须要。这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改进明年小麦的丰收。
1、这段话里有4个错别字,按先后顺序把正确的字写横线上: 。
(4分)
2、有两个词用的不准确。把不准确的词写在“ ”的前边,正确的词写在横线的后边:( )—( ) ( )—( )(2分)
3、有两上句子不通顺,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⑴ 。
⑵ 。
十、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做题。(12分)
瑰丽芬芳的花朵,使人一见就产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赞美过它的艳丽,有多少画家描绘过它的丰姿。
花朵,万紫千红,娇媚动人,固然可爱,然而我最爱的还是那平凡的绿叶。
我爱绿叶,爱它的奉献精神。是绿叶甘当配角,你想过吗?没有绿叶的衬托花朵能有这么美丽吗?常言说:“红花还得绿叶配”,有了绿叶,才能衬出花儿的娇艳。是绿叶通过光和作用,制造养料,才催得花儿红,供得果儿甜,当人们赞美花儿艳丽,果儿香甜时,绿叶却毫无怨言,仍一声不响地继续默默地工作着。是绿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了空气的清新;是绿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树树,一丛丛,美化环境,为人们奉献出一片片绿阴……
我爱绿叶,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在现代化建设中有无数名英雄,他们虽然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他们像螺丝钉那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尽职尽责。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所以,我爱绿叶,更爱绿叶似的无名英雄。
绿叶是平凡的,但它的精神是伟大的。
1、用“ ”划出文章的中心句。(1分)
2、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对反意词:( )和( )(1分)
3、用“||”在文中分段。(6分)
4、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5、绿叶和绿叶似的人,它们共同的精神特点是什么?(2分)
答: 。
6、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分数______
一、看拼音写字词。(8分) 

wān yán lín xùn diǎn zhuì shèn zhòng
( ) ( ) ( ) ( )
fèng xì huǎng hū cù yōng jī kuì
( ) ( ) ( ) ( ) 
 二、将成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4分)
 
 心( )诚服________ 波光( )( )_____________
应接不( )________ 天( )地裂_________________
水流( )急________ 千( )一发_________________
变化多( )________ 长年( )月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每组词语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4分)

1.买布 ( ) 缝衣 穿衣
2.妇女节 劳动节 ( ) 国庆节
3.学习用品 书写工具 笔 ( )
4.( ) 中国 亚洲 世界
四、选词填空。(6分)

1.果然 竟然
(1)这样一座几十层的大楼,( )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真让人难以相信。
(2)昨天气象台预报今天有雨,下午( )下起了大雨。   
2.印象 影响

(1)小芳喜欢摄影是受她爸爸的( )。 
(2)长江三峡那奇美壮丽的景色给外国游客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 )。     
 
3.镇静 寂静
(1)空旷的山林( )无声,见不到一个人影。
(2)立安看见特务突然出现吃了一惊,但他很快就( )了下来。   
五、用带点的词照样子造句。(2分)

六、扩句。(至少要加两处)(4分)
 
 1.星星在眨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船停在湖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冲上铁索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焰吞噬着森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修改病句。(4分)

1.乌云和大雨一齐从天空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对答如流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缺点有了很大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写古诗《牧童》,并填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充。(10分)
 
 
十、阅读课文里的片断,完成练习。(10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浓或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盘曲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修辞手法是( )(1分)
3.用“无论……都……”造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了沿途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12分)
爸爸错怪了我
语文课上,倪老师正在有感情地朗读《冬眠》。她的语调十分动人,我们班上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欢听,我还常常模仿她的语调朗读课文呢。忽然,我听到倪老师把惊螫(zh6)的“螫”读成了第四声。
“老师,您读错了。”我站起来说道。
倪老师先是愣了愣,看了看我,随即让我坐下。这时,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向我瞪眼睛,歪鼻子……
放学回家,我把语文课上发生的事告诉了爸爸,没想到爸爸发火了,他冲着我说道:“你还懂不懂礼貌?你这是对老师不遵重的行为。”我解 师是你的长辈,乱提意见这还了得?”
“这是你的看法,我们老师可从来没这样说过。”我嘟着嘴,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
谁知爸爸听见了,走过来,朝我就是一巴掌,我委屈地哭了。
第二天,倪老师知道了,就到我家来访问,她对爸爸说:“昨天,刘刚同学向我指出了读错的字音,下课后,我查了查字典,刘刚的意见是正确的。”
倪老师又回过身来对我说:“刘刚,谢谢你向我指出了错误,希望你今后再向我提出更多的意见。”
我低着头,激动地说:“我不该不举手发言。……”
倪老师走后,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是爸爸不好,爸爸错怪了你。”

1.联系课文解释词语。(2分)
(1)十全十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嘴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短文分成三段,写出各段大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4小节中有三个错别字,把错别字圈出来,依次写上正确的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知道了语文课上发生的事后,神态是怎样变化的?(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倪老师在家访时的言行反映了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