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的【兰亭序】 真迹现在在那里

2020-04-30 文化 107阅读
《兰亭序》真迹应该在昭陵。
1、史料证据:
据唐代史学家刘悚《隋唐嘉话》载:“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2、真迹流失简线:
1)“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
《兰亭序》成书后,一直由王氏家族传承。二百年后,到了南朝梁国侯景之乱,王羲之后人没能保住这件家传之宝,《兰亭序》流失在外。。
2)“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
又过了十几年,梁国早已被陈霸先灭掉,建立陈国,这个时候,一个法号智永的和尚得到了《兰亭序》,奇怪的是,这个和尚竟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难道二百年前王氏偷偷把这宝贝藏到了外头?史书中的所谓“得”,确实是究极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了。
3)“至太建中,献之宣帝。”
又过了十三年,有人将《兰亭序》献给了当时陈国的第四任皇帝陈顼,这个陈顼不是糊涂皇帝,史书中所谓的“献”应该不是他授意的。这个“献”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而从此之后,王羲之后人再无缘书圣祖宗的这件传世宝物了!
4)“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王不之宝。”
时间到了隋朝,二王子杨广率军征服陈国,陈国宫室重宝自然落入隋军手中。有人找到了《兰亭序》,献给杨广,但是,杨广不以为这是什么宝贝。其实,杨广喜欢女人才是第一的。区区《兰亭》,岂能比得上一幅坊间的春宫画更令他玩赏不已?不过,《兰亭序》暂时还是在隋宫无疑了。
5)“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
前面说到那个王智永,他有个弟子法号僧果,可能听到杨广对待《兰亭序》的态度,以为机会来了,就向杨广借出《兰亭序》,理由是不外乎此为师父先人所传,想借来摹拓,等等。杨广居然答应了。而且一直到了他登基做了天下第一的隋炀帝,也没向他索取。看来是乐坏了这个僧果大师。之后,平铺直叙,僧果死后,《兰亭序》传给了自己的弟子,辩才!
6)“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
李世民大帝没有登基前,还是秦王的王位,见到了《兰亭序》的拓本,十分高兴。这个拓本可能是《兰亭序》最早的拓本《开皇本兰亭序》。(“开皇”是杨广的父亲杨坚,隋文帝的年号。)也有可能是前面所说的“僧果从帝借拓”时,摹拓出来的拓本。总之,秦王当时肯定惊《兰亭序》为古今第一神品!而拓本如此,真迹岂不是更让他食不甘味?所以,出了大价钱,让人觅购《兰亭序》真迹。但是,始终不见踪迹。但秦王麾下能人无数,不久后,就打探到消息,并且还成功从越州的辩才老和尚手中“求得之”,这样,《兰亭序》便传到了李世民手里了。
7)“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世民登基,便是大帝,年号贞观。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帝子集帝国大能,冯承素、赵模、诸葛贞、韩道政等人,用双钩摹法,近乎完美地留下了十本传于后世的真迹拓本。更有褚遂良,欧阳询等名家的临摹贴本。后来,帝子驾崩,庙号太宗。褚遂良建议新皇帝把《兰亭序》真迹陪葬于太宗陵寝——昭陵!
3、殇:
《兰亭序》真迹自公元353年会稽山中暗结珠胎,到公元636年,千古第一帝的鼓吹褒扬,三百年人世过往,辗转三位皇帝,两位佛门弟子的手中,直到陪葬一位伟大的帝王而告终,见证了中国书法艺术在纷扰红尘中的种种际遇,令后世书家感慨万千。
这便是《兰亭序》的另一种艺术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