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经济带从广义上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陕西、重庆市、贵州、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共计10省、1直辖市和1自治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不同的动力变化,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轮流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发展最快。以1995年为例, 浙江经济增速为16.7%,为全国第二,沿海大省普遍呈两位数增长。1996-1998年经济增速最高的是福建,增速分别为 15.4%、14.5%、11.4%。
进入20世纪初期,东部经济也是最快,比如2000年浙江和北京经济增速都为11%,为全国第一,天津、上海、江苏经济增速接近11%。
从2003年开始,中国逐步走出通货紧缩,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西部和东北经济表现抢眼。最典型的代表是内蒙古,其经济增速持续8年居全国第一,在2003年,内蒙古增速达16.8%,2004年再升至19.4%。由于内蒙古一部分位于东北地区,其经济加快,反映了东北、西部重工业发展的潜力。
2006年到2009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分别为13.6%、14.23%、13.63%、12.5%,位居全国第一。而从2011年到2016年,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西部,平均增速分别为13.6%、12.4%、11%、9.27%、8.85%、9.42%。
但是从2017年开始,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变为了中部。该年中部经济增速为8%,高于西部的7.73%,东部的6.89%、东北的5.3%。2018年的情况也类似,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经济平均增速为7.91%,同期西部地区增速只有7.23%,东部为6.69%,增速最慢的是东北地区,平均增速为4.53%。
扩展资料:
中部经济区的地理位置
中部经济区处于中国地理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从北到南的地貌依次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长江和黄河两条主要河流贯穿中部。
长江流域分布着中国五大淡水湖的三个:洞庭湖、鄱阳湖和巢湖,其他大型湖泊还有洪湖、大官湖、龙感湖等。
由于中部6省跨越中国南北界限,因此气候和环境的南北差异很大。山西和河南地处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大体地处南方,为副热带季风气候。
中部经济区有黄帝、炎帝的故里,中国最早的王朝也在河南建立。春秋战国的楚国主要控制湖北和湖南两省,并扩张到安徽河南和江西等省;山西和河南部分地区主要为晋国的疆域。
中部经济区文化十分多元,有中原文化、楚文化、湖湘文化、吴文化、徽文化和越文化等。四大书院、四大名楼都在中部经济区。中部6省有2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03个),8个历史文化名镇(全国44个),13个历史文化名村(全国36个),36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五批)(全国1271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中部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