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发动机为什么那么先进?

2022-08-06 财经 97阅读

日本的发动机为什么那么先进?而且特别是摩托车的发动机?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使日本科技实力一下子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战后日本大量引进了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到1981年为止,共引进技术三万余件。这些技术的引进为日本经济的发展赢得了时间,节约了资金,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了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日本经济高速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就日本技术引进的经验、作法作如下探讨。

日本战后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

1.政府干预,统一管理。从1950年到1968年的近二十年间,政府对引进技术一直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这样做使政府既能控制外汇平衡,又能控制进口技术的构成,使之符合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还能影响技术贸易的成交价格和其他成交条件。

2.技术引进与政府产业政策挂钩。政府通过各种法律与经济手段引导、控制技术引进活动,使之与政府的产业政策相协调。在政府的指导下,有重点、有系统地引进外国技术,使企业井然有序地进入特定的技术领域,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日本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同时使引进技术与国家技术体系协调一致,基本上解决了社会横向配套能力对技术发展的制约问题。

3.引进技术以扩大出口为目标。日本在经济发展中,注意根据世界市场的变化,发挥本国的优势,选择特定的产品优先发展。技术引进也主要为这一目的服务。引进的技术既包括特定产品的制造技术,也包括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技术。技术引进是有计划有步骤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以使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为直接目标。政府在对引进技术进行审批时十分注重该技术对提供进口替代产品或出口产品的贡献。

4.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广泛引进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本国的“自主技术”是日本技术发展的主要特色。日本的“企业主导型”研究开发机制也比较适合于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与国产化。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胜,日本企业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发展,这方面的费用往往几倍乃至十倍于技术引进的费用。五十年代,日本研究开发费用的一半用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日本技术引进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做得好。

5.技术引进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虽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日本政府对技术引进进行了直接干预,但是,日本战后技术引进的基础仍是市场机制,技术引进的主体是企业。日本战后的发展模式是“加工贸易立国”,在国际竞争的条件下,日本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经常地寻求新技术,这成为日本技术引进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正是这种机制促使日本企业特别重视技术引进的经济效益。

战后各个时期日本技术引进的重点

战后日本各个时期引进技术的构成与引进重点逐步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1.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由基础工业,重、化学工业向消费品生产领域和高技术产业过渡;3.受国际经济环境和世界市场变化的影响。五十年代前半期,日本经济处于恢复期,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资金短缺,市场狭窄。为了节约外汇,技术引进仅限于政府指定的重要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运输机械、采矿业等基础产业和通信器材、医药品、农药等需要进口大量国外产品的产业。引进的技术多属于欧美国家在战前和战时开发的技术。五十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进入发展期,经济实力、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从1956年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间投资热。这一时期技术引进的特点是围绕重、化学工业逐步向引进资本密集的大型技术的方向发展。同时开始引进以培植新产业、开发新产品为目的的技术。例如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一部分石油化工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原子能技术等。六十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经济思想上突破了强调提高资源自给水平的传统认识,实现了从“经济自立主义”到“经济合理主义”的转变。规定:以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为轴心,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同时谋求生产的多样化,以便构造一个适合于世界市场的输出结构。这一方针对日本六十年代的技术引进有着直接的影响。六十年代前半期,技术引进的重点仍在重化学工业,但同时与消费品和其他可供出口产品有关的技术引进项目开始增多。原来比较落后的机械工业也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电子工业、通信器材的技术引进大幅度增加。石油化工技术的引进仍很活跃。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大型化,大型技术的引进数量已经超过小型技术,从而在技术引进活动中占了主导地位。这个时期引进的技术主要是战后开发的新技术。六十年代后半期,技术引进向多样化发展。在各个产业部门内部,引进的重点放在消费品生产技术上,如电气机械制造业引进技术主要用于室内空调器和彩色电视机之类的家用电器。在引进技术中,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省力化、高速化、自动化等要求为目的的技术占很大比重。此外,宇宙开发、原子能、海洋开发等尖端技术的引进也逐步增多。

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步过渡到稳定增长。这时,日本的工业生产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本国技术也已接近欧美先进国家的水平。但是,接踵而来的两次石油危机,对主要依赖于国外廉价能源的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此外,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工业污染和公害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日本的产业结构开始从重、化学工业向知识集约化、服务化方向发展。1973年以后,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引进大大减少,引进的重点转向了原子能、飞机、宇宙开发、电子计算机、激光、光纤通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尖端技术,以及一些与能源开发和节能有关的技术。与流通、消费、防止公害有关的“软技术”的引进也大大增加。另外,开始注意引进那些在技术提供国也尚未付诸实用的有发展前途的“实验室技术”。

日本各个时期技术引进重点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趋势。日本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发展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高涨的道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