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扩大规模增加收入怎样用简洁的语句形容

2020-09-17 财经 420阅读
一、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要以降低成本计划、费用开支标准及范围和财经纪律、法规、制度为准绳,对施工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特别是严格“定额管理”是保证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控制手段。(二)工程项目部全过程的控制,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使用成本、其他直接费成本及现场管理费成本。1.对人工费的控制,一是要按劳动定额合理使用劳动力;二是减少非生产用工和无产值用工;三是严格外包队工资结算制度;四是认真执行各种工资实效。2.对材料成本的控制,一是要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实效储备,减少积压损失;二是要加强施工预算工料分析,以定额控制材料的使用;三是要加强文明施工生产管理,减少材料浪费和损失。周转材料一是要按规定进行摊销;二是减少使用数量,并注意维修、保管;租赁的要及时退租手续。3.施工机械的使用控制,一是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二是合理配置和租赁,降低机械费用的支出,三是合理施工组织设计,减少二次搬运,在项目管理中实行工具定包。4.工程水电等能源消耗要把好计量关,注意节约使用。5.现场管理费的控制,一是控制和合理搭建临时设施;二是压缩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用工;三是严格执行开支标准,堵塞管理中的漏洞。二、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通过分析对经济效益的好坏,消耗的节超,技术措施的效果,降低成本的来源等方面,给予评价,总结经验。项目经理必须加强领导,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议,每月应由项目经理组织一事一议或专题分析会议,成本分析应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成本分析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提出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成本分析要根据成本责任制的分工原则,由各业务部门提供分析资料,财务部门综合汇总,提供给领导召开成本分析会。(三)成本分析应着重分析降低成本的来源。要以成本计划和各项消耗为依据,检查成本控制和技术措施执行情况,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提倡以数据说明,从而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四)成本分析的来源和内容1、报告期降低成本的总情况。2、数据比较与偏差分析。数据比较就是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成本费用计划值和实际发生值进行对比,根据比较值的大小,以确定成本费用是否已经超出计划,超出或节省多少。进行比较时,应分段进行比较。所谓分段,就是按建筑项目规模的大小,划分成比较简单、直观的、便于成本对比的段落,如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由最小的划分段起进行比较,得出一个偏差值,称为局部偏差。在比较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偏差的程度及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有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的再次发生,这是成本费用控制的核心任务。在进行偏差原因分析时,首先应当将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偏差的原因一一列举出来,逐条加以分析。一般说来,产生费用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价原因,包括人工费上涨、原材料涨价、利率、汇率调整等;(2)施工方自身原因,包括施工方案不当、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返工、延误工期、赶进度等;(3)业主原因,包括增加工程量、改变工程性质、协调不利等;(4)设计原因,包括设计纰漏、设计图纸提供不及时、设计标准变化等;3、分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对降低成本的影响。4、分析技术措施,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修旧利废和管理法对成本降低的作用。5、分析注重工程质量,减少返工浪费,减少无产值用工的情况。6、分析物价上涨因素对降低成本的影响。7.分析期末未完施工对降低成本的影响。。四、成本控制的措施(一)、组织措施:1.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2.要做好施工采购规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3.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4.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5.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业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6.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技术措施:1.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2.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3.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4.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5.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运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的使用等。6.在实践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其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三)、经济措施:1.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2.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3.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4.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5.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6.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四)、合同措施1.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要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2.其次,在合同的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如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3.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密切注视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寻求合同索赔的机会;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自己履行合同的情况,以防止被对方索赔。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