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学生,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20-04-28 综合 390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虽说发展是硬道理,但大学生现在主要是掌握为发展作准备的知识和技术,反腐倡廉这种思想也要坚定。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必要的。去年暑期我们建工学院“新农村调查”活动正是帮助农村更好地发展。且为了改进社会实践的运行方式,拓展社会实践的服务领域,提高社会实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贡献率,团省委与浙江日报决定以“共创和谐,从我做起”为主题,举办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意实践竞赛。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这种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作用。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虽然作用可能不大,但为以后更好地创业打下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毕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大学生必须以实际行动来证明。

要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要认真学习党章、党纲和党的基本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党的观念,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事事处处按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条件和党员义务权利严格要求自己。在当前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共产党员应该当先锋做模范,工作中体现党员先进性,事业上永葆党员先进性。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用共产主义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言行。树立人生信念和人生目标且不断为之奋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第二,作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还要树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党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牺牲个人利益,不怕吃苦,不怕吃亏,表现出大无畏的奉献精神。第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掌握过硬的本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拥护、支持、投身气象事业改革和发展中,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第四,处处以身作则,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用“八荣八耻”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组织原则,模范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勇于同违法违纪的现象作斗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第五,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作为党员我们应该时常问自己,我们应该为党和人民做点什么?共产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起来,同气象事业新一轮大发展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时代、无愧历史、无愧人民的一流业绩。第六,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为党旗增光添彩,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上,而且还要体现在平时的点滴过程中,体现在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中。第七,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奋勇争先、永葆党员先进性。第八,立足现实,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首先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饯行“三个代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党性修养,为气象事业创新和发展而努力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面对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共产党员任重而道远,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必须要把握住大好的发展机遇,勇敢应对挑战,用科学的思维谋发展,用科学的知识提高能力,用科学的精神抓落实,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努力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努力攀登新的高峰。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将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道德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道德实践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道德实践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人们道德理想的树立和道德信念的巩固,离不开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把道德实践渗透到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其一,道德实践是吸引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说,道德建设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它集中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道德建设搞得好,人们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会风气优良,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便能得到切实保障;反之,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二,道德实践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证。道德实践属于养成教育,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演变过程中,道德实践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进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认识的正确与否,依赖道德实践的检验,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认识才能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有效克服当前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根本途径也在于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其三,道德实践是落实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纲要》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结晶。把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样离不开道德实践的支撑。一方面,落实20字基本道德规范,需要教育与实践两者协调一致、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将20字基本道德规范融入道德实践,能够与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强烈共鸣,增强道德实践的吸引力、感召力。

道德实践是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是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注意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全过程。注重发挥道德实践的教育功能,围绕道德教育主题组织实践活动,使人们明确实践的意义和要求,增强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实践。只有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围绕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才有时代感和感染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道德实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细化、分解,把道德实践活动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断开辟道德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增强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道德实践与法治实践的关系。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道德实践,也要靠法治约束。道德建设属于“德治”的范畴,但又离不开“法治”的密切配合,需要道德“自律” 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强调道德实践,就是重视道德本身的作用,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使人们从内心里自觉地服从道德评价,接受道德约束,达到平衡自身、稳定社会的目的;强调法治实践,就是要从立法的角度,强制性地对不道德行为或习惯进行评判或制裁,使违背道德的东西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的作用,把内在自醒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