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名字的来历

2022-03-31 娱乐 344阅读

奥斯卡名字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说法二

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

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说法三

“著名演员贝蒂·戴维斯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至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扩展资料

奥斯卡金像奖从1929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凡上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

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是否获奖。

2013年5月4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根据它即将实施的一项新规定,所有会员均有权参加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纪录短片奖最终表决,从而为会员参加影艺学院组织的所有活动提供便利。

奥斯卡金像奖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高、3.9千克重的镀金男像,由美国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人或多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奥斯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