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一个发光点可看成是一个发散光柬的顶点,人眼看到实物发光点,也就是光束的顶
点。
若发光点发出的光束被凸透镜折射成实像,人眼看到的P’点是P点的实像,它是实际光线会聚点,如图16-39若光束被平面镜或被凹透镜折射成虚像,如图l6-40所示,人眼看到的P1‘和P2点,它们不实际光线的会聚点但都是出射光束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由此可见,人眼直接看到的物或像,都是看到发散光束的顶点,对于整个物体或整个物体的像,由于物体或像上每一点都是发散光束的顶点,这些点的
集合就构成了整个物体或整个物体的像.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用发散光来顶点来确定人眼观察像的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特殊光线作出物点的象;
2)把像点作为反射或折射后的发散光束的顶点.作出从顶点出发经透镜或平面镜上下两边缘(对平面图而言)折射或反射的发散光束的边缘光线;
3)逆着光线的方向看,此两条边缘光线所夹的范围,就是顶点(也即像点)的观察范围;
4)若要观察到整个物体的橡,则根据上述步骤作出像两个端点的观察范围,这两个观察范围的重叠区域就是看到整个像的范围.
下面应用这种方法分别对实像和虚像的观察范围进行分析,并比较其观察范围的大小.图16一41中的A’B‘是根据特殊光线所画的物AB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要确定其观察范围,可从透镜边缘引两条光线并通过A’点,从而作出A’点为顶点的发散光束范围.逆着光线前进的方向看此发散光束的范围就为像A’的观察范围,见图中打斜线的部分,用同样方法确定出B’点的观察范围,它们的重叠区域就是映到整个像A’B’的范围,即图中打交叉的部分.如图16—41,像A’B’比透镜小,若所成的像跟透镜一样大,通A‘点与B’点到镜边缘的四条光线中有两直线是平行的,如图16—42所示,观察象A‘B’的区域不会
重叠(图中打斜线的两个部分).这种情况无法用眼睛直接看到整个物体的象,若像大于透镜更是看不到了。可见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范围随像的增大而减小,以至无法看到完整的像.若要用眼睛看到比透镜大的实像,则可借助光屏.实像成在光屏上由于光屏漫反射,光屏上每个象点都作为发散光束的顶点,人眼处在光屏前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这些顶点,这些顶点的集合就是光屏上的实像.要确定平面镜前物体AB所成的虚像的观察范围,可根据物像对称性找出像的位置A‘B’,如图16·43所示,A‘B’分别作为AB经平面镜反射后发散光束的顶点。则从A’B‘点发出的通过平面镜边缘反射光束范围,即为观察到的像A’B’点的范围(见图中α角的范围).同样方法确定出观察B‘点的范围(图中β角范围),它们的重叠区域即为看到整个像A’B‘的范围(图中打斜线的部分).凹透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与平面镜同,看到A’的范围如图16—44中α角范围,看到B’的范围见图中β角的范围,看到整个象A’B’范围见图中打斜线部分.凸透镜所成的虚像范围见图16-45所示,其中图(a)是像比镜小的情况,观察范围大,图(b)是像比镜大的情况,观察范围只限于镜后一个很小的影区”内(图中打斜线的部分,且像比镜大得越多,观察范围越小.值得注意的是,人眼因肌肉调节而相当于一个变焦距凸透镜,正常人眼只能把处在眼前10厘米以外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要清晰地看到物体的像,人眼不仅要处在上述所分析的观察范围内,且离顶点(即像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厘米.
摘自《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