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概论

2020-05-02 综合 69阅读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上午陈院长讲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十大趋势,我今天下午在这里再补充一下,我们研究中心对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的一些想法、思路,也谈不上研究报告,因为研究报告还在编写当中。
正如上午有位领导说,魏纪中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目前尚无真正的体育产业,只有体育商业。我这个报告只是一个商业体育研究的报告。我首先要谈到中国的体育,我想从两个维度帮助大家认识一下体育产业究竟是什么东西。因为我们在几个概念当中总是有些冲突,一个是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的行为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集合。那就是说,体育产业实际上是一个活动的集合,是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体育事业跟体育产业的区别是什么呢?体育事业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是由政府来购买这种公共服务满足老百姓需求活动的总和。体育产业,由于现在大众购买力比较强,它也可以由专门生产体育产业的企业专门生产这种服务,然后由消费者购买这种产品。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的概念,从文化层面,体育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化的游戏,就是说任何一个体育项目实际上是一个游戏。从产业的角度,产业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依附于体育文化上的一种商业模式,就是说所有的体育及相关资源有效配置的盈利模式是一种产业行为。我们讲中国的文化相比国外西方的文化来说,我们有足够的比较优势,但是在产业上我们处于劣势,因为我们经历了资本化、市场化的时间比较短。中国体育和国外体育比较的时候,必须要强调我们要引进的应该是体育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体育的文化。今天上午阮伟等一些老总在发言的时候讲到,我们怎么把中国文化通过国外先进的商业模式转化为中国的体育产业,这是很重要的,不光是从国外引进现成的体育文化加入体育模式,这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体育产业的分类大概有五六种。第一种是主流论,渊源于95年国家体育委发布的体育产业纲要。第二种是广义论,我们要先把概念搞清楚,不要盲目地引进。广义论当时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运动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总共分八大类。还有一种是狭义论,认为体育产业就是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不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还有是剥离论,认为体育产业是从体育事业当中分离出来的,是体育事业中可以进行市场化盈利的部分,不包括体育事业中公益的部分。还有一种是体育事业论,有专家认为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营的体育事业。所谓的体育事业这种概念可能跟我们讲的也不太一样。
我们研究认为,无论是如何分类,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体育产业绝不仅仅是体育部门自身所办的那种产业,而是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体育产业,是全社会的体育产业。体育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不是属于哪一个部门的。在2008年6月18号,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发布了一个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分类,这个分类里面就把体育的范围更扩大化了,这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宽泛的空间。就是说我们以后做体育产业的时候,范围更广,会把文化产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体育产业中研究、开发。体育及相关体育活动主要包括,第一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第二是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活动,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场馆的建筑活动。在我们看来,现在体育产业已经涵盖了体育场馆的建筑,就是说我们体育产业的外延已经相当广阔了。未来体育产业完全可以像美国一样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之一。
我们研究的第二部分就是发展体育商业的意义。发展体育商业是引导全民健身,是丰富群众生活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当然我们在讲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身体质量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讲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要通过哪些途径?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带来商机,我们从这个角度研究,真正用全民体育引导人们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会带来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就是说我们在鼓励大众进行体育消费的时候,大众体育消费观念的改变会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就是说以前穿运动服装去锻炼的人比较少,现在随着锻炼的普及,运动服装这类产品、这类生产的行业就会很发达。第三点,发展全能体育,以体育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在做文化产业研究的时候一直很困惑,国外的文化产品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我们很少有能拿得出去的东西,包括我们跟韩国、日本、欧洲、美国的文化贸易。从数据上显示,美国的官方统计,中国的文化出口大于进口,但是他们把不软不硬的东西统计在里面,就是玩具,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东西很少。我们在想,文化输出能不能以体育为载体输出。我们大家都知道,奥林匹克是西方的一个文化,它通过体育这种模式传播到中国,它是很成功的。我们中国有没有可能把中国文化通过一种商业模式包装,然后走出去?第四点,竞技体育为国争光,商业体育为国争利,我们要大力发展商业体育为国家争取商业的利益。竞技体育为国争光已经做到极致了。第五点,我们要发展的商业体育或者体育产业是低成本、强关联、广辐射、少污染、健康的产业,必须要政府重视起来,让它作为未来发展的首选产业之一。 我们研究的第三部分是一个重点,研究的篇幅也比较大。体育产业,或者体育商业的要素,与这些要素所带来的商机。第一,赛事资源管理与赛事运营,我们主要思考一个问题,主办权,即知识产权的拥有和商业模式怎么结合?到目前为止,武林大会号称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赛事,但是它的主办方还是一个体育协会,这个主办权或者知识产权的拥有直接影响到这个产业、这个项目的持续性。如果这个知识产权不在企业里,那可能过了几年主管部门、领导部门换届,会不会产生一些不连续性。我们讲企业的持续性会比一般政府的持续性强,因为企业做品牌,它有很大投入,它不会轻易放弃某些项目。所以我们想做中国体育产业主要要关注知识产权的问题。第二,体育传媒业,传媒是商业模式得以实现的核心要素,因为很多中国体育产业的不发达有可能跟传媒不是很发达有关,因为很多体育赛事得不到选播,当然这个体育赛事本身的品质还是有问题,因为涉及到产权和投入的问题。特别是体育竞技业,产业价值的实现必须要依靠传媒来实现,就是说你要举办一个大型的体育赛事,必须依靠央视这种顶级的媒体,否则肯定做不了产业化。第三,体育明星和中介业。商业模式当中,我们会设计很多的亮点,其中体育明星就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它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它实际上有一个点,但是这个点的把握,包括我们现在的体制问题,可能会影响体育明星的打造。因为目前涉及到奥运竞技体育方面的体育明星还是国有资产,它的产业化可能还是有些障碍。第四,也是一个商业机会,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现在国家统计局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文件中,把体育场馆建设纳入进来了,体育场馆建设在国内有些案例做得比较好,场馆和地产结合,能够把群众体育带动起来,有很好的案例,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而且我们想如果说这个场馆的经营形成像院线一样联盟之后,场馆本身就是一个媒体可以开发。第六,品牌赞助商与体育营销。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有这种共识了,利用品牌的赛事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打造企业的公益形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同类的企业对体育赛事赞助的竞争。第七,体育用品业的商机会少一些,现在竞争相当的激烈,但是体育运动高端比赛的机械生产、国内的研发还是有一定的空间。我们要组建一些类似于体育联盟的组织,合理地配置资源。
基于以上认识,从产业本身发展特征出发,我认为商业体育是基于体育为要素的配置资源形成的产业。奥运会其实是一次巨大的体育要素资源配置的活动,它把国内国际顶级的企业都作为一种资源配置进来了。
我们研究的第四部分是奥运会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奥运会竞技体育带来了一个体育热,即大众对体育的关注。这一结果和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大众消费能力也相关,这种背景下,我们在做体育产业的时候有一些优势。我们研究了奥运会的商业模式,解剖了奥运商业模式中得到一些好处。从文化层面上,84年前的奥运会和84年后的奥运会没有什么变化。但是80年前的奥运会和84年后的奥运会是一个挣钱、一个赔钱的分水岭。这个巨大的变化背景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变革带来的,特别是电视媒体的发展。第三,通过体育精神的提炼形成体育文化的价值观。我们在做传统体育推广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学习奥运会把一种文化提升为精神层面的一个价值观的东西。因为中国很多传统的体育文化,我想比奥运会多的多,但是没有一个被提升成中华民族代表的一种价值观来传递。我们要学习奥运,要学会编故事,编故事就是在文化上做一些价值、精神层面的包装。第四,我们研究国外商业体育的特点和经验。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也做了一些比较,以及中国发展体育产业的借鉴。
最后一部分是体育商业发展的趋势。今天上午陈院长已经讲了十大趋势。我认为这里面有几个是比较重点的。比如知识产权的问题,只有掌握知识产权,这个产业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如果知识产权的问题解决不了,现在很多的赛事都集中在国家体育总局手上,没办法市场化。第二就是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学习了西方的商业模式之后,怎样对国内的体育文化进行包装?第三就是要学习文化产业,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北京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每年有5亿的资金,这个钱是免费给的。各区县配套的资金大概达到30亿,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园区、硬件及配套。我认为应该组织一个体育产业相对应的向国家要求扶持资金。第四,我们要加大力度宣传品牌企业参与体育产业的热情,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依靠比较公益性的体育。比如企业最终终极目标并不是盈利,终极目标肯定是慈善,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
我的报告大概就这五方面。谢谢大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