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之一。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是体育教育的基本构成和核心构成,它主要研究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问题,其中包括: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特征、本质和规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体育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等。它是理论与实践、教材与教法、目标与手段整合的理论性、应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是学校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是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领域和核心领域。近些年来,我院将健康教育的诸多内容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体系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体育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体育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手段的研究;体育健康教育实践技能的研究;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在国内处于理论体系完整、实践体系独特的领先地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现代体育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够从事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教学论的教学及科学研究,能胜任高等、中等学校体育教学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严谨求学的态度和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系统掌握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进行体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了解国内外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现代体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4.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论是以教学论和体育学的边缘学科为核心、集理论性和应用性寓一体。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哲学、美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研究如何传授体育文化知识、技术、技能及体育教学过程的体育人文素养教育,同时研究体育教学的现象、特征、本质、原则、规律、方法和手段等基本理论问题, 吸收国内外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科学地揭示体育教学规律,为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服务。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采用导师个人负责与研究生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2~3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与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采用上课与自学、讲授与讨论、学习与研究、理论与术科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提倡采用研讨、专题、案例分析及教学实践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有计划地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授课和进行专题讲座。鼓励研究生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外 语 11999901 120 4 1,2 考试 7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2门) 11999902 90 3 1,2 考试
学位基础课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12060105 45 3 1 考试 9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2060102 45 3 1 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2060104 45 3 1 考试
学位专业课 体育教学论专题研究 13100101 45 3 3 考试 3学分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体育学原理 12101001 30 2 2 考试 至少选9学分
运动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一) 22100103 30 2 2 考试
运动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二) 22100110 30 2 3 考试
体育文献导读(必选) 22100111 45 3 1 考试
体育课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22100112 30 2 3 考查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必选) 22100105 30 2 1 考查
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2100104 30 2 2 考查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保健学研究 22100108 30 2 2 考查
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 22100101 30 2 3 考查
公共选修课 至少选修3学分公共选修课程
必修环节 实践活动 31999905 1 4,5 4学分
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 31999902 1
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2篇) 31999903 1
开题报告 31999904 1 3
合 计 学生所修学分不少于35学分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八、其它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理论课1门、术科1门),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进行考试,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活动
1)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4-5学期。教学实践是指:承担导师的助课工作、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等形式进行。由主讲教师、导师或实习带队教师负责对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核。
2)社会实践
主要是与导师或主讲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
3)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调研工作前,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
3.文献阅读及报告
文献阅读以导师指导与研讨的形式进行。在导师讲授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导师与研究生确定文献阅读专题,阅读的内容应与即将要做的学位论文密切相关。每位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前应提交两篇不少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经导师审查合格后记1学分。
4.开题报告
开题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长春师范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撰写开题报告,于第3学期期末向导师组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导师组审议通过后记1学分。
5.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硕士研究生应该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其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现实意义或实用价值,对所研究的内容应提出新的见解,学位论文的字数不得少于15000字。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见53-54页)
(二)学位专业课
体育教学论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体育教学论专题研究以学校体育教学这一特定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体育教学实践,构建一种解释框架,提供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定或处方。主要研究体育教学现象和特征、本质、过程和规律等基本问题。学习《体育教学论专题研究》,可以发展学生专业的眼光,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理论和方法。
参考书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樊临虎,《体育教学论》(第1版),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4.王华倬,《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三)专业选修课
体育学原理 内容简介 本课程涉及体育原理引论、体育概念、体育本质、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与规律、体育途径、体育手段、体育评价、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体制和体育发展趋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体育基本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沟通体育理论与实践、增进对体育本质及其价值的整体把握、使体育中的各种关系和规律得到更加完整的揭示、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现并探讨体育实践中的实质性问题,使学生更新体育观念,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书目 1.王健,《体育原理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许立宏,《运动哲学教育》,冠学文化,2005年版
3.杨文轩,《体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运动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进行体育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根据教育发展对体育工作者的需要,选择性介绍网球等新兴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健身与健美等休闲运动手段与方法,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多门体育技能的同时,进行体育健康原理与方法的探究,为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多维型、复合型体育教师奠定基础。
参考书目 1.编委会,《新世纪体育---网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版
体育文献导读 内容简介 体育文献是指纪录有体育科学、技术、实践和成果等内容的各种体育知识的载体。它是人类体育运动实践和体育科学技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体育科学知识赖以纪录、存储、交流和传播的工具。体育文献导读是融合了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卫生保健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有关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参考书目 1.谭华,《体育文献检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汤林芬、苏丽,《文献检索》,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体育课程设计
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活动。主要阐述以健康为核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理念、方法、步骤等有关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由来及现状、国外课程编制模式、课程设计诸要素、课程支柱、价值选择、教学策略等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过程、各学段认知领域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教学问题等。
参考书目 1.王皋华,《体育新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皋华,《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第1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季浏,《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内容简介 本门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近代心理学研究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探讨人的心理现象与体育活动之间关系; 揭示体育教育活动中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学习运动技能形成中心理活动特点;体育教学中心理活动特点;掌握各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和原理;掌握多项心理实验方法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参考书目 1.季浏,《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邵伟徳,《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体育社会学是指相对于体育自然学科而言的具有社会科学属性的另一个体育科学学科群体。 现代体育的发展导致了体育社会功能的扩展,要求人们更多地从社会科学的视角观察了解体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体育社会科学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本学科目的在于探索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的行为、观念相互作用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揭示体育这一文化现象的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以及其内在结构、本质和功能及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参考书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吕树庭,《体育社会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保健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为基本导向,结合保健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注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确立为健康服务的基本宗旨。其基本内容为:合理的卫生制度、平衡膳食与营养搭配、健身运动处方的原理与应用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确立健康的营养观及科学的手段与方法,纠正不健康和不正确的营养卫生意识与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健康第一”的思想服务。
参考书目 1.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英]罗纳德•J•莫恩,《运动营养》,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姚鸿恩,《体育保健学-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运用 内容简介 本门课程从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实现角度出发,在对统计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适用范围进行讲解的同时,根据统计软件SPSS自身的特点,结合研究案例,针对不同数据类型、分析需求,详尽地讲解、介绍SPSS的操作步骤与过程,并对输出的统计结果加以解释和说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各种统计分析法的同时,掌握其对应的SPSS的操作实现步骤,合理地解释SPSS的输出结果,真正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
参考书目 1.苏金明,《统计软件SPSS系列应用实战篇》,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2.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3.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