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为理想而做出种种牺牲的人物事迹介绍(速度)!!!!!!!!1

2020-10-28 综合 96阅读
红色战士!为自由和理想而战的人: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格瓦拉的名字总会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摇滚金属乐队),总会有无数的乐手津津乐道。我觉得搞音乐的多懂些政治还是有必要的,不仅在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音乐都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当然有人会说精神才是玩音乐最重要的,我也不否认,但精神也是有来源的,总能找出它的源头。
格瓦拉全名是埃尔内斯托-切-格瓦拉,古巴人都亲密的称其为“切”。“切”这个词源出西班牙语(也有说意大利语),是一种常用的称呼,就像我国一些地方常用的“老兄”与“伙计”一样。当有人问他对此有何想法时,他高兴的回答:“对我来说,‘切’表示一生中最重要、最喜爱的东西,我怎么能不喜欢他呢?”他在代表古巴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协议时写的就是 “Che”三个草写字母,甚至作为国家银行行长的他在古巴革命胜利后发行的第一批钞票上的签名就是“切”。他说:“在取得‘切’这个名字以前的每一样东西,我的姓也罢,名字也罢,都是个人的,微不足道的。”可见,格瓦拉是把参加古巴革命看作自己毕生事业的开端。格瓦拉的家就在哈瓦那市内著名的贝达多区,那里是革命前哈瓦那富豪们集居的高级住宅区。可是他住的那幢两层楼房却极其普通,既没有漂亮的花园,也没有豪华陈设,会客室和餐厅加在一起也不过40平方米。关于住房,格瓦拉有次曾向报界做过解释,说他作为起义军军官,月饷125比索(相当于125美元),是租不起豪华别墅的。格瓦拉患有哮喘病,这一痼疾是他在战斗的一生中经受了比任何人都要多的痛苦,有好几次还差点因此送命。
格瓦拉的母亲因格瓦拉从小有病又特别聪明所以在几个子女中最疼爱他,曾长时间居住于哈瓦那儿子家中。格瓦拉因工作太忙又常出差,实在照顾不了妈妈,不得不送她回家乡。格瓦拉母亲自1961年从古巴回阿根廷后,在报刊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并应邀到处做报告,介绍古巴革命情况,受到了进步人士和团体的欢迎。但同时也遭到了政府当局的迫害,甚至被关了两个月监禁,还被迫流亡到邻国乌拉圭。她的唯一“罪过”就是因为她是切-格瓦拉的母亲!1965年5月,这位英雄的母亲57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在弥留之际,还喊着埃尔内斯托的名字。那时,她不知道他的爱子又去了何方。古巴革命胜利后一星期,古巴政府邀请格瓦拉的父母到哈瓦那和儿子团聚。已当了首都警备司令部司令的格瓦拉少校(古巴最高军衔)与久别重逢的家人相会自然是十分高兴,也非常感激古巴政府的这番盛情厚意。但他要求家人体谅古巴的经济困难,生活上不要搞特殊化。政府为他们派了一辆汽车和一名战士当司机,由于当时美国已对古巴实行封锁,进口汽油昂贵,格瓦拉坚持要家人自己付汽油钱,而且要付美元,家人只得尽量不用公车。格瓦拉的父亲提出要到东方省去看看“格拉玛”号登陆的红滩,格瓦拉对父亲说:“可以派一辆吉普车给你用,并派一名熟悉路的战士当向导,但是汽油钱和饭费得自己出。”老格瓦拉身边没有带多少美元,只好打消了去东方省的念头。切-格瓦拉这种廉洁自律的榜样一直在古巴军政干部中传为美谈。
格瓦拉与中国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曾于1960年末和1965年初两度访问中国。在1960年的访问中,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给格瓦拉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参观幼儿园时,孩子们围着他直喊“爷爷”,因为格瓦拉满腮虬须,孩子们天真的以为他是位老爷爷。其实那年他才32岁。格瓦拉深有感触地说:“我望着中国儿童红苹果般可爱的小脸蛋,总想起在拉美国家城市贫民窟和农村里见到的穷人孩子,面黄肌瘦,看不起病,上不了学,我们革命者的责任不就是要为孩子们争取美好的未来吗?”如果格瓦拉知道即使今天在美国的经济封锁下,古巴的儿童们也能过着正常生活,不再为上学发愁,并被公认为是拉美国家中素质最高的话,他一定会含笑酒泉的。在1965年的访问中,格瓦拉受到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盛情款待,并与邓就国际形式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尤其是格与邓就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了探讨,格瓦拉跨时代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我们今天耳闻熟知的概念。可以说这次会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关于格瓦拉的轶事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列举,我们还是来谈一下多数人感兴趣的话题——格瓦拉为什么不辞而别呢?在结束对中国的第二次访问之后不久,格瓦拉就突然消声匿迹,再也没有公开露面。直到 1965年10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宣告成立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大会上,宣读了格瓦拉写给他的一封情真意切的告别信,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菲德尔,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可能已在需要我的地方战斗了。……有一天,有人问我们,万一我们死了,应该通知谁,这种实际可能性使我们震惊,后来我们知道了,在革命中(如果这是真正的革命的话),的的确确不是胜利就是牺牲,在通往胜利的路上,很多同志都倒下了。 ……我正式辞去我在党的领导机构中的职务和我的部长职务,放弃我的少校军衔和我的古巴国籍。……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献出我微薄的力量。由于你担负着古巴领导的重任,我可以去做你不能去做的工作。我们分别的时候到了。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封信时,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这就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理想!
格瓦拉悄然离开古巴和玻利维亚失败遇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是符合他的平生抱负和性格的,也是同他后期所倡导的理论和主张是一致的。但有一些迷惑也始终淤积在我的心里:格瓦拉在给母亲的信中说 “我的马克思主义也正在生根,逐渐纯粹起来”,可是出事后拉美的进步舆论,包括许多十份敬仰他的人普遍指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理论和本人的实践是不切实际、脱离群众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我认为这跟他早期发表的一些观点也是矛盾的。他曾经说,没有农民群众的拥护,起义军不但无法取胜,也不可能在山区长期坚持。他还曾写道:“个人奋斗、纯洁的理想、渴望为最高尚的理想献身,以及在美洲的某一穷乡僻壤单枪匹马地去反对阻挠历史前进的敌对的政府和社会环境,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但是,他最终还是像堂-吉诃德似的单枪匹马的冲向玻利维亚高原的风车……难道这样的结局真是“势所难免”的吗?
格瓦拉牺牲后,尽管人们对他代表的那种思潮不一定赞同,但对格瓦拉本人的革命品德是一致称颂的。他的祖国阿根廷的两位前总统颂扬他为“当代英雄”、“美洲烈士”。一位乌拉圭著名神父公开宣称:“切是我当作偶像一样崇拜的革命家!”卡朋特也是将其列为自己的偶像。许多进步政党发表声明,承认格瓦拉是“拉丁美洲解放的伟大战士”。拉美的青年知识分子更是把切 -格瓦拉看作学习的榜样。甚至连美国的舆论都惊呼:一个革命家去世了,一个神话人物诞生了!在共产主义世界中,各国都对格瓦拉高度评价,1997年当格瓦拉30周年忌辰时,他的遗骸终于得以从玻利维亚运送回国,不仅仅在古巴,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国除外。因为格瓦拉说过“搞游击战我是毛泽东主席的学生”,我们作为世界头号社会主义强国、作为古巴的老大哥对此是不屑的。而且我们的主要精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己的事没管好哪有空管人家的?要时刻警惕“左”,“右”一点是无所谓的。但我始终认为格瓦拉在本世纪为数不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中当之无愧是最伟大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谈格瓦拉,他的功过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崇高的人格。他对拉丁美洲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他对正义的执著追求,对人民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家形象将永远留在拉美人民的记忆之中!格瓦拉的光辉榜样,连同从他的错误中吸取的教训,都将成为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斗争的鼓舞力量和宝贵财富!也许当代的摇滚青年对格瓦拉的了解并不是很深,也许对他的崇拜、膜拜只是源于一种自我化的理解。但即便是这种理解,也蕴含了其中的一些精神,可能演变为各种各样的精神:生活的、学习的、工作的、音乐的和其它的。人是靠精神活下去的,而音乐也许正是人类各种精神的反映:现实、批判现实、迷幻、乌托邦、无政府主义等都可能是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格瓦拉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启迪都是不同的,这也是由每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格瓦拉不怕死,别人不必用眼泪哀悼他的牺牲。因为他早在投身古巴革命之初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说过,从现在起,我并不把我的死亡看作失败,正如希克梅特所说:“我将只把一支未完成的歌曲的悲哀带进坟墓。”
10年前的报纸曾报道过,在格瓦拉遇难的尤罗山谷,许多前往凭吊的这位传奇英雄的人群把一个个寄托他们哀思和敬意的花环安放在这片偏僻的峡谷里。我想, 10年后的今天,会有更多的人凭吊这位战士,不仅在他遇难的地方,也在他的祖国,他战斗的拉丁美洲,和全世界所有知道他的地方。因为,他还活着,他活在我们心里,也将永远活在拉美人民的心里!
让我们一起怀念这位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全人类解放,为了全世界受压迫人民一直战斗到生命中最后一刻的共产主义战士――埃内斯托.切.格瓦拉。他那英雄的事迹,高尚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大无畏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永远怀念这位正直,勇敢,心地宽广无私而又善良的共产主义战士。希望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能够永远记住他。
切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传奇般的经历影响和鼓舞了许多渴望思想和行动的年轻人。他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恰好是今天这个时代极度匮乏的。
人们对格瓦拉的颂扬,崇拜,尊敬也就是对日益堕落的俗世的贬斥,愤恨和反叛。
我情愿是一位不识字的印第安人,也不愿当美国的百万富翁。
我的人民更需要的是拯救他们,解放他们。――切.格瓦拉。
我已下定决心和人民共患难。我已看到他们正经受着苦难。作为一位不带偏见的探索者和理性剖析者,我可以自信的高呼,我要冲向堡垒和战壕,用鲜血染红我手中的武器......我正整装待发,准备冲杀。我将用我全部的鲜血,去实现无产者全力追求的未来。 凤凰博客7x3a(mZ@7L's)EU
――切.格瓦拉。
U\%Dj"|%G0在我的眼里,只有切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不像很多革命者那样都是在豪华的汽车里、在漂亮的女秘书的怀抱里丧失了往日的锐气,他选择的是战斗,选择一个凤凰涅磐式的壮美结局,为了真正的共产 主义!
我的出征之日将是实现我壮志和不息战斗的开始。
];Mx\D!O5Y8r+_0
――切.格瓦拉
8C+CaN~'|8ox0C0
你用光荣和坚强的双手,
打响了历史的枪声。
一旦全国都被解放,
人们都将对你刮目相看。
你最心爱的人留住在这里,
她将用自己的纯洁和真诚
等待着你――格瓦拉司令的到来。
《再见》卡洛斯.普埃布拉
凤凰博客wNh {n
你教给了同志们朴素就是团结人民的武器。与劳动者同呼吸,他们才会与我们共命运。
政权是夺取了,革命才刚刚开始!
伟大的话语,在今天苏联倒下之后,在我们的曲折之后,才分外显出意义。
格瓦拉学习一切有用于革命的思想,从中国得到启示,他在1960年5月出版了《游击战》,切提出,古巴革命对“美洲革命运动的方式”做出了“三个基本贡献”即:
人民力量是可以战胜反动军队;
并不一定需要等待一切革命条件都成熟,起义中心可以创造这些条件;
在不发达的美洲武装斗争的战场基本上应该在农村。
在反动派杀害他之前问格瓦拉:“你现在在想什么?”格瓦拉说:“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杀害他的刽子手,再喝了酒壮胆后才敢对格瓦拉开枪,格瓦拉对他说:“开枪吧,胆小鬼,你将打死的是一个男子汉”
p%zF A;u9MJ(M0
Q!? C|1P {:Ey0
要到敌人正在打仗的地方去打仗;要打到他们的家里,打到他们寻欢作乐的地方,要全面地展开战斗。不能让他们有一分钟的安宁,不能让他们在兵营外甚至兵营内部有一分钟的喘息时间。要从各个方面袭击他们,要让他们感到,他们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猛兽在等候他们。
――切的世界革命理念。
1997年7月12日,格瓦拉的遗骸运回古巴。古巴主要领导人全体出动,前往机场,以军人的最高礼仪迎接了他。古巴政府宣布,格瓦拉的灵柩将于10月分被安放在圣克拉腊专门为他建造的陵墓。
圣克拉腊――格瓦拉建立赫赫战功的城市,是格瓦拉妻子阿莱达的故乡,也是格瓦拉的第二故乡。
Yc4Q a^0在陵园内。矗立着格瓦拉持枪挺立的雕像
`@$qrn5a0在格瓦拉牺牲30周年纪念日的这一天,全世界都动了起来。
P&P k&V ^0拉丁美洲,以古巴,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在阿根廷,一部以格瓦拉的名言“直到最后的胜利”为名的关于格瓦拉生平的记传片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4万人云集首都足球场,来自各国的歌手讴歌格瓦拉......
有两只由拉美青年组成的人马,一只从古巴出发,一只从格瓦拉得出生地罗萨利奥市出发,向格瓦拉遇难地拉依格拉村会合。
墨西哥萨帕塔运动还专门命名了一个“反叛者切.格瓦拉镇”。 凤凰博客6w*akA p|
在欧洲,纪念活动同样热烈
2g8U d5DK0葡萄牙,距首都25公里的卡斯卡伊斯地方政府命名了一条“切.格瓦拉街”。
cRp H4R |0伦敦,加勒里学院陈列了反映格瓦拉生平的照片。 凤凰博客:eB6R;l'F%n
西班牙,大学生在校园里燃起一堆堆篝火......
8~"zYk ?x0格瓦拉终于可以安息了。
30年弹指一挥。世界已变得与格瓦拉时代相比面目全非了。格瓦拉所孜孜以求,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事业,就如同这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一样,终难逃脱湮没于时间长河的命运。
切.格瓦拉――世人还能向他汲取什么?
1967 年9月22日,他对玻利维亚阿尔托塞科村村民说:你们会看到,我们来过以后,当局会破天荒第一次想到你们。他们会答应给你们建造医院或别的,他们所以会许下诺言,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这个地区活动。如果诺言变成事实,那么你们就会体会到,游击运动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处,虽然这种好处不是游击运动直接带给你们的。
格瓦拉们来过了,世界发生了变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这就是答案。
不要问篝火应不应该燃烧,先问寒冷黑暗还在不在 凤凰博客g%zf{J"rw^5`
不要问子弹该不该上膛,先问剥削压迫还在不在 凤凰博客2C3A)Fe.[
不要问正义事业有没有明天,先问人间不平今天还在不在 凤凰博客F,C#`OrE7Z
每念及此,皆大欢喜大悲愤,恨不早生40年任其麾命。
我听到
}"@X*E1H0YH5o(e0光着双脚的受苦人在船板上划桨击水, 凤凰博客|dH!a Ep!o|D
他忍饥挨饿的
|0[ c0F.P|0pRF0憔悴的面容显现在我的脑海中,
GE LG)E}'}/x0我的心在受苦人之间不断摆动。 凤凰博客5m#Wa-y*cM
我不知道怎样
8UpZ;k xA8S0才能避开他的眼神,凤凰博客r:nl-lWY
他满面愁容并泪珠滚滚,
-i/jMD]0而对他的泪水和双眼,
'as4Ch)Q~?0我高声呼喊: 凤凰博客3@?qG)o:H\8~
“等一等,我跟你一起去!
切·格瓦拉头上戴着黑色贝蕾帽,永远叼着雪茄,留着一头卷曲长发,目光深邃而忧郁。这个神话般的自我流放的战士在牺牲以后,被奉为一个介于神话和童话之间的英雄偶像。他甚至成为20世纪象征着蓬勃、进取、力量、战斗、叛逆的符号,并在全球青年中拥有大批崇拜者。
1928年6月14日,古巴前领导人切·格瓦拉生于阿根廷。 1952年,切·格瓦拉参加了反对阿根廷庇隆政府的暴动,1956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卡斯特罗兄弟,同他们一起远征古巴,参加反对古巴的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斗争。古巴革命胜利后,他加入古巴国籍,历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66 年,切·格瓦拉放弃一切职务,率领几十名革命者先后潜入刚果和玻利维亚,实践其游击中心论和大陆革命计划,两次尝试均遭失败。1967年10月8日,切· 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第二天即被杀害。 这是担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时的切·格瓦拉。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io"b%lb,gi?0 凤凰博客 DuXp a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
传奇革命家,其战斗和生活的轨迹其实曾与我们紧密相关,其悲欢也值得国人品味反思……
-以毛泽东著作为师,为穷苦人的利益而抛弃了医生的职业到古巴打游击
在古巴革命中闻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他于1928年生于较优裕的家庭,毕业于医学院,在行医中痛感人民苦难非药可治,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决心从事政治斗争,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并与其结成密友,两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队乘船潜回古巴,登陆后他们上山进行游击战,一年多后就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 凤凰博客oHV7vI2?&\#f

&Rw_gK0在“七支步枪起家”的斗争中,格瓦拉读过西班牙文本的《毛泽东选集》后深受启发,后来他一再说:“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翌年,格瓦拉便来华访问。他见到了被自己奉为导师的毛泽东,两人亲密地拉着手说话。回国后,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样,并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
*R n-n3Ul v0
A tY@W m ^5U0格瓦拉做体力活并不是装样子给群众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干,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时间主要用于义务劳动。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绝不许用自己的公车送医院。在当时物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发给每个高级领导人一张特殊供应卡,位居国家第二把手的格瓦拉马上退回,而且始终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买东西。至于他那些同战士一样站岗,治疗被视为瘟神的麻风病人从不戴手套一类的故事,更是广为传扬。正是这种毫无利己动机的献身榜样,使格瓦拉能够超越时空,被贫困国度的民众和许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时接受和称赞。卡斯特罗对这位战友的评价则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使他离开古巴进入他国丛林
在革命胜利后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国籍后只呆了六年。当时,中苏论战势同水火后,他感到两面为难,便在1965年2月再次来华访问,他主张同苏联停止论战,但他的建议未被接受,他也没见到毛泽东。带着忧郁离华后,格瓦拉便在公开场合消失,并登报宣布放弃职务和国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对其行为负责。 凤凰博客0rPXm/R0sb;^;kq

f8[.MDv eX#H0后来人们知道, 1965年春,格瓦拉进入了刚果(利)东部,指导当地的左派游击队。几个月后,他失望地离开,因为他感到当地人不愿认真打仗,所以失败无法挽回。隐蔽回古巴休整几个月后,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带领几十个说西班牙语的外籍人进入玻利维亚,在丛林中展开游击战。
UdJ Vs&g0
h#g3c c'^cR6u,g0对于格瓦拉为什么出走,三十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有过多种解释。多数意见是,他想摆脱国际共运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树立起一个革命榜样。不过,从近些年发掘出的他的一些当年的文件笔记中看,格瓦拉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诸多疑问,想另辟一条新路。
!fNtDQ Ug0 凤凰博客&mES5Di\6cK7}(`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是首任国家银行行长,可他却主张废除货币建立“不用钱的文明”。从事建设时,他反对“物质动力”,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要求用劳动竞赛来驱动。由于美国的封锁,经济难以自给的古巴不得不大量接受苏援,在体制和指导原则方面也学习苏联模式,对此格瓦拉很失望,认为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 起就开始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先例,而只有战争条件下同志关系才是真正纯洁的兄弟关系。他这类理想主义的主张,在和平建设的现实生活中注定难以实行,到另一个国度用以往的战争方式再做新探索就势在必然。 凤凰博客M*e x Wf-L0N/o
凤凰博客 j_qr M
抛弃古巴优裕且安宁的城市生活,再进入毒蛇蚊虫出没的南美丛林,对从小便患哮喘病的格瓦拉绝非易事,但是为了理想他义无反顾。在近一年艰难的山区游击跋涉中,格瓦拉只靠一匹骡子驮行李,忍受了诸多困苦,面对追剿和陷入绝境也毫不动摇,并宣布绝不让敌人活捉自己。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后战斗中,他因负伤并犯了哮喘病,才当了俘虏。
“游击中心”理论随着他的牺牲而终结,忘我的人格魅力却长存人间
格瓦拉学过中国的游击战理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论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特别强调少数精英的作用,认为到处游击示范便可让民众一涌而起推翻反动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据地建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格瓦拉最后在玻利维亚的牺牲虽然悲壮,却说明了外籍人到别国输出革命很难成功,实践标准也对其游击理论做了最无情的检验。
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曾翻译过格瓦拉的《游击笔记》(内部出版),笔者曾问过许多熟悉游击战的老前辈的观后感,回答都是叹息不已。从书中可看出,格瓦拉最后近一年在山区到处游动,他想“解放”的当地农民对其却非常冷淡,没有一个人参加游击队,甚至向政府军告密。这支队伍成了无水之鱼,人越打越少,能坚持那么久全靠顽强的毅力和信念支持。
格瓦拉的小队遭伏击覆没,本人被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同他谈了话,出于敬佩曾主张送到关塔那摩关押,玻政府却坚持处决。因该国已取消死刑,刽子手便于10月9日把格瓦拉带出来,迎面用冲锋枪向他扫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说格瓦拉是阵亡。面对枪口,格瓦拉昂首挺胸,无愧于一个战士的形象!
格瓦拉牺牲后,比生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非拉国家有了众多崇拜者。在许多国家的群众集会上,经常可看到他的画像和毛泽东像并列。那幅穿作战服留胡子的照片,成了为摆脱苦难而奋斗的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苏东巨变后,全球虽出现了意识形态趋向淡漠的情形,众多人却仍有“格瓦拉情结”。1997年10月17日,10万名古巴群众在古巴中部城市圣克拉拉为切·格瓦拉举行隆重的遗骨安葬仪式。1997年是他牺牲30周年,恰好其遗骨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南美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阿根廷还专门为他拍摄了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前举行诗歌朗诵会。更有成千上万各国青年聚集到格瓦拉牺牲的玻利维亚尤罗山谷,昔日冷寂的失败之地召开了欢声鼎沸的大会;古巴的悼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随后,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的格瓦拉,也造成过轰动效应。剧中主人公谴责种种社会不公后大声说:“不革命行吗?”观众(多是年轻人)立即报以一阵掌声和呼喊。当然,剧场内同时也有笑声和叹息,表现出中国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情感的多样性。
国际范围内“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胜利和悲剧更值得人们思考。如今,在我们这个喧闹的世界上虽然物欲横流,人们需要物质利益,然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却没有泯灭。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公,切·格瓦拉那种为解放苦难者不惜献身的精神便永远会受尊崇,众多青年人仍会高呼着:“切!切!”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