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研究所概况

2020-05-08 综合 131阅读
摘 要

动物研究所
2006年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全面启动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科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 精神,动物研究所按照院党组关于创新三期统一部署及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学科目标的凝炼,重点加强了研究组群建设,构建了距阵式、网络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引导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一批重大项目、一批重要方向和一批研究组转型,动物研究所同时启动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室)层面的前沿领域布局;围绕更新传统学科、布局新学科,动物研究所加大了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全面完成了创新三期人事聘用工作,加大了对技术、支撑、秘书、管理岗位骨干人才的培养力度;全方位争取和承担国家、院、行业部门、地方、企业的科技任务;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调整和改善了创新三期的科技政策与环境。总体看来,动物研究所2006年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面并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成果奖与科研论文
动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其中科普奖1项,公示中),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动物研究所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公示中),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
截止2006年11月,动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单位共发表SCI论文239篇,其中JCR本领域TOP30%论文64篇)。据2006年科技信息所发布数据显示,动物研究所2005年度 SCI论文被引篇数首次进入全国科研机构前20名,排在第19位,在生物口研究所排第2位;2005年度SCIE收录动物研究所为第一作者单位的SCI论文数量在全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8位。动物研究所2篇SCI论文于2006年入选美国Thomson科学信息研究所ESI数据库,成为环境与生态科学领域近十年具有高度影响的论文(引用频次进入本领域前1%)。
2. 重要科技进展
动物研究所在大熊猫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刊物Current Biology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包括NATURE、SCIENCE等著名杂志,Discovery频道、路透社、新华社、BBC、CNN等知名媒体均在显要位置纷纷发表相关评论和报道,并选入2006年度美国《发现》杂志(Discover)热点科技新闻。
动物研究所主持设计的野生动物通道在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青藏铁路运营后初显成效,藏羚羊已开始利用通道迁徙,研究成果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
?动物研究所主持的林业外来物种━红脂大小蠹防治工作取得成功。提取并人工合成了对红脂大小蠹具有较强引诱和驱避作用的寄主挥发物,研制出引诱红脂大小蠹的诱捕器和释放引诱剂装置;研究出以信息素为主的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在我国红脂大小蠹分布区累计推广面积930.3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由动物研究所与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科云”NPV棉铃虫杀虫剂在新疆棉田示范推广取得成功,应用面积50万亩次。双方合作还研制成功了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等病毒杀虫剂,并已在广东浙江等地示范推广应用10万亩次。目前公司共有昆虫病毒原药和昆虫病毒制剂两大系列9种产品,共获得6项国家专利、2项河南省级科技成果。
3. 科研项目及经费
2006年,动物研究所新争取到科研项目80余项,合同总经费约21,753万元(注:不含院经常性创新经费为3850万元)。其中,新争取到主持科技部973项目2项(5700万元)、2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3600万)、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4600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710万)、863课题2项(1200万)、科技支撑课题1项(150万),总合同经费达到约15,960万元;新争取到主持国家基金委项目43项,其中创新研究群体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5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33项,总合同经费2700万元;新争取到中科院创新方向项目21项,其中主持重要方向项目7项、植物园与生物分类学研究项目12项、院长基金项目2项,合同经费总计1443万元;新争取到国际合作项目15项(1500万元)及横向课题2项(150万)。另外,生物农药无形资产新增1000万。
4. 人才队伍建设
动物研究所新引进百人计划人才1人,签定合同1人。新增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增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2人获得第9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中科院-拜尔青年科学家奖,1人获得英国自然保护奖-惠特莱奖, 1人获得“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贡献奖”,4人获得“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人当选全国科协委员,1人当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
1名研究生获得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名研究生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5名研究生获得地奥奖学金。7名教师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人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1人被授予“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与河南企业白云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全国企业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国家人事部批准。
5. 战略规划与学科建设
三个国家重点实验顺利通过验收,取得良好的评估结果。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对二年期研究组进行了评估和调整。联合成立了北京天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并召开“干细胞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陈竺副院长、天津市科委副主任赵海山出席了开幕式。与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及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签定了科技合作协议,陈竺副院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出席了协议签字仪式。陈竺副院长、李志刚秘书长和何岩秘书长视察了动物研究所。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一行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的陪同下视察了动物研究所,提出共建农业生物灾害创新基地的建议,得到河北省和中国科学院的重视。动物学界院士刘瑞玉、尹文英、赵尔密、唐崇惕、郑守仪、曹文宣、印象初、宋大祥、郑光美和刘以训参观了研究所新园区,对如何办好国家动物博物馆进行了指导和咨询。
6.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动物研究所新争取到国际合作项目15项(1500万元),如66万美元的“佛坪大熊猫野外生态学研究” 、50万美元中美禽流感研究、70万人民币的“华南蝙蝠保护达尔文中心”、60万人民币的TNC生物多样性研究项目和17万欧元的“大鼠功能基因组研究”项目等。
动物研究所海外创新团队成员杨子恒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海外著名科学家杨向中教授担任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动物研究所1人获得中科院-拜尔青年科学家奖,1人获得英国自然保护奖-惠特莱奖,2人被聘为SCI期刊编委,2人获国际学术会议最佳POSTER奖。路甬祥院长、陈竺副院长及郭华东副秘书长在中科院北欧国家国际科技战略研讨会会晤了动物研究所爱因斯坦讲席教授Nils C. Stenseth,就全球变化与生物灾害合作达成意向。与美国大自然协会TNC就保护远景规划、与美国USDA就禽流感研究达成合作协议。
与中国动物学会合作成功主办了“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来自5个国家的8位外国专家和约50名中国的动物学家出席了研讨会。会上,国际动物学会、动物研究所和国际著名的Blackwell出版社共同合作出版的《整合动物学》杂志正式发行。动物研究所组织12位海外知名昆虫学家举办"昆虫科学新理论与新方法暑期高级培训班"取得成功,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成功主办了线粒体生物医学国际会议,促进了我国线粒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7. 政务信息与创新文化建设
2006年,动物研究所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外来物种入侵、动物疫病预警与防控等方面及时向国家报送了一系列重大的咨询和建议报告,其中6项被党和国家领导人采纳。动物研究所第一、二、三季度政务信息全院综合排名第1名,为国家在禽流感、美国白蛾入侵、三叶草斑潜蝇和苹果蠹蛾防治以及青藏铁路生态学影响和南水北调血吸虫潜在危险控制等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院办公厅的表扬。
为加强爱所教育,凝聚人心,培养职工和研究生的爱岗敬业,钻研科学的精神,动物研究所围绕挖掘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2006年,成功举办秉志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及郑作新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会;60万余字的所史编撰即将完成;完成了“中关村19号”纪录片的拍摄等。动物研究所组织的情景歌舞“过雪山草地”节目在中国科学院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汇演中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节目奖”。动物研究所组织的“共唱青春之歌”活动获得院优秀主题团体提名奖。
由中国动物学会等组织参加的第17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选手获得4金的优异成绩。动物研究所等主办的学术刊物《昆虫学报》获得2006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项目资助。1人荣获“第四届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8. 北郊新园区建设
动物研究所科研楼、标本楼、展示馆及生殖楼全面竣工,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已基本完成标本密集柜、实验台柜、办公家具等安装工作。已完成新园区物业招聘工作。已启动标本的搬家工作。已完成展示馆布展设计招标工作,展示馆预计2008年奥运会时对外开放。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