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寿命即在位时间

2020-05-25 综合 217阅读

唐朝21帝,唐高祖李渊(寿命69岁,在位时间:618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寿命52岁,在位时间:626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寿命55岁,在位时间:649年——683年)。

唐中宗李显(寿命55岁,两次在位时间:684年,705年——710年)、唐睿宗李旦(寿命54岁,两次在位时间:684年——690年,710年——712年)、废帝李重茂(寿命19岁,在位时间:710年(17天))。

唐玄宗李隆基(寿命77岁,在位时间:712年——756年)、唐肃宗李亨(寿命51岁,在位时间:756年——762年)、唐代宗李豫(寿命52岁,在位时间:762年——779年)。

唐德宗李适(寿命63岁,在位时间:779年——805年) 、唐顺宗李诵(寿命45岁,在位时间:805年)、唐宪宗李纯(寿命42岁,在位时间:805年——820年)。

唐穆宗李恒(寿命29岁,在位时间:820年——824年)、唐敬宗李湛(寿命17岁,在位时间:824年——826年)、唐文宗李昂(寿命31岁,在位时间:826年——840年)。

唐武宗李炎(寿命32岁,在位时间:840年——846年)、唐宣宗李忱(寿命49岁,在位时间:846年——859年)、唐懿宗李漼(寿命40岁,在位时间:859年——873年)。

唐僖宗李儇(寿命26岁,在位时间:874年——888年)、唐昭宗李晔(寿命37岁,在位时间:888年——904年)、唐哀帝李柷(寿命16岁,在位时间:904年——907年)。

1、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县),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

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将、司徒,封为秦王。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设立文学馆,笼络人才。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2、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人,656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唐睿宗李旦同母兄。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五日,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

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

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壬午驾崩,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3、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通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埋下了唐朝中衰的伏笔。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77周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4、李豫

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即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762年-779年在位)。

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即位。

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豫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崩逝,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5、李纯

唐宪宗李纯(778-820年),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

贞元四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十五年(820年),驾崩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42周岁。 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隆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