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2018新生去哪个校区,什么时候搬回东风校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020-05-27 教育 144阅读
郑州轻工业学院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东风路5号。 郑州轻工业学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简称郑轻,坐落于河南省会郑州市,属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序列,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高校。 郑州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同时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郑州轻工业学院是河南省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公立高等院校,拥有河南省最早设立的雅思考试中心,是中南地区一所以轻工、食品、烟草、电器、艺术、工业设计为特色的公立本科院校。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17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800余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60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00余人。有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23000余人,各类在校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1977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正式发出《关于同意建立郑州轻工业学院的通知》(77)教计字166号。通知明确指出:国务院同意以郑州轻工业机电学校为基础,并尽量利用郑州纺织机电学校、纺织工业学校的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等,建立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面向中南地区招生,普通班学制三年,在校学生2000人,实行以省为主、河南省和轻工业部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10月11日河南省革委会来文(豫革文18号),确定将原来由郑州轻工业机电学校改建的郑州电机电器厂和在原校址上建立的河南省轻工业机电学校划归郑州轻工业学院。 1979年1月,轻工业部在上海召开所属院校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决定9月份开始面向中南五省区招收120名本科生。轻工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轻工自动化两个专业各60名。年底该院完成基建投资223万元,主要建筑教学楼、化学楼、学生宿舍、子弟学校等先后开工。全年共调进教师234人。 1979年1月,轻工业部在上海召开所属院校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决定9月份开始面向中南五省区招收120名本科生。轻工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轻工自动化两个专业各60名。年底该院完成基建投资223万元,主要建筑教学楼、化学楼、学生宿舍、子弟学校等先后开工。全年共调进教师234人。 1989年1月,根据需要学院将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合并组建社会科学部。 1995年4月11日,省劳动厅批复,同意该院建立“河南省家电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所”、“河南省制冷设备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河南省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站”。5月16日学院确定第四批重点建设课程,计有马列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电路、算法语言、化工原理、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理论力学、会计学原理等15门。 1996年7月9日,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经院党委研究决定,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由控制工程系原计算机教研室、计算机实验室、CAD工作站和院新技术研究所、院计算中心合并组建。 1997年10月5日,该院“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电科学与工程系”。 1998年10月19日,河南省教委同意在学院设立华中理工大学郑州轻院函授站,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限招专升本学生;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限招专科学生。 2000年1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建成。3月22日经省新闻出版局并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郑州轻工业学院学院》(社会科学版)创刊。4月29日该院成立应用数理系。食品工程系更名为食品与生物工程系。5月该院“电机与电器”学科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学科。9月河南省教委批准该院设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12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院“应用化学”学科为硕士授权点。 2001年1月18日,该院“材料学”学科、“食品科学”被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2月26日成立“电子信息工程系”,该系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合署办公。控制工程系更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系”。5月8日学院撤销社科部成立法政系。5月15日学院成立马列和德育教学部。 2005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学校获批首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 2009年,郑州轻工业学院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高校。 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轻院正式加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1年,郑州轻工业学院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 2015年,郑州轻工业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学校校训为之则易,不为则难。校训"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出自清代学者彭端淑一篇文章《为学》,原文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校训体现出学校在改革发展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时刻警示、导向他们在谋求更大的发展过程中要敢为、勇为、善为,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校训也激励广大同学不畏困难,勇于进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