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020-05-16 教育 68阅读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校对体育课进行了改革,每周从三节体育课中抽出一节作为体育活动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老师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来安排活动的内容。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uot;体育活动课&uot;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自主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三、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目前正处于这种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而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因此在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和结合实际。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已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上体育课从而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一)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其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素质。这样就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这些都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二) 进行情感教育 促进心理相容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充分挖掘潜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意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三)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例如,在垒球测验时,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的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先天条件的差别,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它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四)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体育教师 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帮共同提高的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教师还可利用不同时间、各种比赛形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 总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