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什么?

2020-04-22 文化 313阅读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璀璨多姿,博大精深。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过无数次辉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华美篇章。时空更迭,风云变幻,伟大的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切,源于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文化道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核心标志。神州大地,中华儿女灵魂深处流淌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血液,"内圣外王,修己安人"的生命信条,决定了华夏儿郎骨子里是和平主义者。"和谐家邦,天下大同"是古圣先贤共同向往的世界格局,虽然这一理想多次被现实打破,但致力于利益众生的圣君明主和仁人志士从来都没放弃过应有的努力!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时值今日,因缘成熟,老百姓呼唤伦理道德的回归,中华大地掀起文化复兴的大潮。在爱心人士的发心践行下,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带领下,大小各类道德讲堂、幸福人生讲座、企业家论坛在数年间几乎遍及中华大地每一个地级以上城市,乡间田野也不乏经典读诵的古朴学风。华夏文明的根基——孝道,再一次被人民群众广泛提及和接受。新一届政府领导人高瞻远瞩,擎起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大旗,提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中国梦,上和天心,下顺民意。人民群众自动自发,各级政府顺势而为,今后十年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最佳历史契机。理想和困难一向同在,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各地都有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践行者,同时又都有相应的问题成为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广的瓶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顺应历史潮流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成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末学虽人微言轻,却愿为民族复兴尽微薄之力,特不揣浅陋,野人献背,提出几点浅见,供大福报、大智慧、大心量、大威德者斟酌!一、明确定位,整合资源,建立公信,显正破邪。如何定义中华传统文化,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要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首先正名聚焦,纲举目张才能化繁为简。中华文化即是圣贤教育,是参透宇宙人生根本规律的圣贤对芸芸众生的心智启迪,旨在令大众破迷开悟、了凡成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为人所需,其核心理念是仁爱,仁爱的原点和最实际的落脚点就是“孝慈”。父母爱子女,自动自发,天性使然;子女孝父母,既是天性的彰显,又是教育的重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每个生命个体圆满人生的内在诉求,“以孝治家”是当前传统文化推广最准确最实际的定位。家庭是否和谐,是衡量公民真实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最基本指标,是检验公民个人修为乃至工作质量的高悬明镜。这一条,无论对官员,对教师,对任何团体和个人都适用。国家政府致力于促进家庭和谐的举措能够得到民众最大程度的认可,没有谁有理由对此提出异议!在此前提下,整合当前传统文化资源,建立相对中道正统的传承体系,提高传统文化弘扬团队的公信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在政府支持下组建一支公益化的传统文化弘扬团队,由在公众享有盛誉的各方大德们组成顾问班子,下设具体部门各负其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最初的倡导者、凝聚者、护持者,具足福慧威德,诚邀各方大德,组建正法团队,旗帜鲜明,显正破邪,如此则名正言顺,具体工作方可顺利开展,此是关键第一步。(若非如此,则说明全国性的普弘因缘尚未真正具足,小民徒有报国之志,螳臂何足以挡车,非大信愿、大气魄、大权威者不敢效法古圣先贤迎难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恪守原本的人生定位,扎根修学、韬光养晦、安以待时,方为现实明智选择。)二、广泛宣传,深入试点,营造正气,树立标杆。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步好的开始,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这几年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政府媒体适时宣传,引导大众以孝治家、学习经典、共同改善社会风气,各地自然会有民众响应。上下同心,正气浩然,中华大地伦理道德普弘之势已成!如此,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同时入手。广度上团结全国各地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同道,统一思想,互助协作,各地彼此借鉴方式方法,存心无私利众,形式活波多样,具体细则有待优化组合。深度上选择一部份具有代表性的城镇、社区,深入细化做传统文化“以孝治家”道德文明示范点。从开公益讲堂、举敬老爱老活动、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互助体系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以实际成效呈现给社会大众,树立正面典范,各地自然群起效仿。(不必担心示范点难选,很多地方早已经做的有声有色;不必担心人员及财力,全社会的爱心无穷无尽,最需要的是被唤醒!)三、内圣外王,福慧双修,各行各业,君子带头。各级政府的作风引导社会风气,各界成功人士引领大众追求,随着新一届政府反腐倡廉力度的增加,举国上下的道德水平提升是全民族正气和能量回复的必然表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政府有决心整改,各行各业都会涌现真正德才兼备之士做道义引领成功的见证,各级媒体在各个层面发掘真正“通天道接地气”的正能量素材,同时避免假大空的形式主义,老百姓就会对社会国家重新建立充足的信心!(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需要仁人志士无私发心,需要社会大众积极参与,“自天子以至于庶民,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四、理论引导,深入落实,多元并存,润物无声。在举国上下弘扬孝心正气的氛围下,各类思潮必将此起彼伏,出现不同声音是一种必然,正如扫黄打非也会有人反对一样,如何平衡传统理念和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观,关键在于因势利导、把握中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思想见地上要足够高远,具体行动上要深入落实,这是中华文化一直倡导的道风学风。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进程中,要放大心量,重实质不重形式,避免团队内部在引领大众的过程中出现偏执思想和极端行为,否则必遭诟病!这就需要理论导向旗帜鲜明、不偏不倚,“极高明而道中庸”;执行层面从我做起、贯彻到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百花齐放,同生共荣,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贯彻多元文化的理念方能最大程度和谐整个社会,而“以孝治家”正是整个社会“求同”的根本原点。五、培养人才,梯队成长,带动社会,渐成风尚。“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人才的培养,在文化复兴的事业中排在最先,也要贯彻到最后!从社区文化建设到城乡各个领域的推进都需要大量发心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人才,如何凝聚、指导、持续发展并提供相应成长的平台是问题的关键。只有梯队成长才可能持续不断,传统文化老师、义工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专门的课题,从硬件设施到师资力量需要具体实施的详细方案,不是简单笔墨所能描述。最终效果是社会大众视做义工为一种责任和风尚,在适宜时间做做义工是高品质生活的自然选择,雷锋不仅生活在每年的三月。六、文化复兴,经济振兴,中华引领,世界大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源上是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是整个国家社会更加趋于有序化的具体表现,文化复兴必将带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振兴。中华民族不是简单狭隘的地域概念,而是文化认同概念,西方人认同了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到那时,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取消对立纷争,世界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谐共存。二十一世纪人类如果还想生存下去,正如同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所说的那样,这是唯一的出路,这也是中华文化对整个世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一项伟大的全民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辈小民,人微言轻,偷生于太平盛世,无心于仕途经济,敢阐发济世狂语,无实力担负使命。惟愿国家领导人见微知著、力挽狂澜,祈请福慧双全者慨然发心、共襄盛举!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