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庄乡,属暖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迟而迅速,风大雨少。夏季湿热多雨,间有干旱。秋季凉爽,干燥少雨。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因受山区地形影响,小气候特点明显,干旱威胁较严重。日照与辐射日照境内历年日照时数平均259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常年日照时数5月份最多,为277.2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10.7%。12月份日照最少,为180.9小时,仅占年日照时数的7%。7、8月份雨季,日照时数减少,分别为47%和54%。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年均125.8千卡/平方厘米。年辐射量5月份最多,为15.3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少,为6.1千卡/平方厘米。
·气温与降水
气温境内常年平均气温11.9℃,年均最高气温12.7℃,年均最低气温10.8℃。一年中,最热月为7月,月均温为25.2℃,最冷月为1月,月均温-3.7℃。受地理方位和海拨高度影响,海拨200-300米的平洼地带,每百米温度梯度为0.63℃;海拨300-500米的丘陵地带,温度梯度为0.35℃;海拨500-800米的低山带,温度梯度为0.8℃。
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690.9毫米。年内降水不均,春季占14%,夏季占64%,秋季占18%,冬季占4%。7、8月份降水量最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1.7%。
田庄水库库区降水量比距离3公里的县城偏多27.6毫米。降水程度以7月份最大,平均14.9毫米/日,1月份最少,平均2.5毫米/日。年降水日数,历年平均86天,多雨年110天,少雨年72天湿度与蒸发湿度境内相对湿度年均63%,以7、8月份最大,为79%。4月份最小,为51%。整个春季在51-54%之间,为全年最小季节,春季比冬季更干燥。
蒸发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836.1毫米,为年均降水量的2.65倍。全年除7月份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外,其它月份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故发生干旱。蒸发量最大的5月份,为288.1毫米,相当于12月份和1月份之和的5.7倍。
·气压与风
气压年平均气压981.7百帕,1月份最高,平均气压为990百帕,7月份最低,平均气压970百帕。全县气压变化规律是:上半年气压逐渐下降,至7月份降到最低值。下半年从7月份以后逐渐上升,形成对称的V字形变化。
风境内以静风、西风和东东北风为最多,以北风、北北东风、南南东风、南南西风和西北风为最少。年平均风速2.3米/秒。各季风速中,春季风速大,4月份最大,为3.2米/秒。4月份以后渐减,8、9月份最小,仅为1.8米/秒。11月份风速达到全年次高值,2.2米/秒。每年2-3月份,多为东北东风,频率10-11%;4-5月份多为西南西风,频率为10%;6-9月份多东北东风,频率8-10%;11-12月份和1月份多为西风,频率11-13%。
·地温与冻土
地温年平均地温为14.4℃,较年均气温高2.5℃。年均最高地温31.5℃,最低为4.7℃。一年内,以7月份最高为28.7℃,1月份最低为-3.2℃。地面极端最高温度是1958年6月27日,为67.9℃;地面极端最低温度是1981年1月27日,为-28.4℃。地中温度(5、10、15、20厘米)变异不明显,在14℃左右。
冻土冻土初日,历年平均在12月17日,最早在11月18日。解冻日期,平均在2月20日。解冻日数平均每年63天。冻土厚度≥10厘米的初日为1月8日,终日为2月7日,最大冻土厚度为44厘米,发生在1958年1月26日。有10%的年份出现20-30天只冻不消的现象,其余处于冻消相间状态。
霜期境内初霜期多年平均出现在10月15日,最早为9月29日,最晚为10月30日。终霜期多年平均出现在4月9日,最早为3月19日,最晚为5月13日。历年平均无霜期189天,最长期为219天,最短期为162天。
水资源全部来自大气降水,没有客水资源。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各年丰枯悬殊,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4倍,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5.4%。徐家庄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92亿m3,其中地表水3.57亿m3,地下水1.35亿m3。
·生物资源植物
陆地植物饲草用的野生植物有10科70余种。分布于青石山阳坡的有:白羊草、马唐、狗尾草、金狗草。砂石山阳坡有:黄草、茅草、野麦子、大胡枝子、小胡枝子。砂石山阴坡有葛藤、鸡眼草。田边地埂上有猪毛菜、灰菜等。药用野生植物50余科100多种。产量大的有:益母草、薄荷、黄芩、生地、大戟、狼毒、地锦、防风、柴胡、翻白草、地榆、何首乌、紫参、地黄、苍术、酸枣、半夏、远志、桔梗等。
水生植物主要有浮萍、芜萍、紫背浮萍、轮叶黑藻、金鱼藻、苔草、菹草、马来眼子菜、槐叶藻等。
·动物
陆栖动物境内已发现的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约300种,其中兽类约40种。分布于全县的有:刺猬、蝙蝠、伏翼、水鼠、大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草免、黄鼬(黄鼠狼)、赤狐(皮子)、狗獾、菊头蝠。山区有:狼、豺(红狼)、豺猫(野狸)、狐狸等。
爬行类动物有上百种,常见的有:壁虎、蜥蜴、红点绵蛇、蝮蛇、草上飞蛇、捆牛绳蛇、青蛙、气鼓子(蛙)、大蟾蜍、花背蟾蜍等。
鸟类境内已查明的有82种,分属13目30科61属。有留鸟31种,旅鸟25种,夏候鸟20种,冬候鸟6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0余种,著名益鸟4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鹳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雕、长耳、红角、领角、纵纹腹小、雀鹰、松雀鹰、红隼、鸢、白枕鹤等10种。留鸟有:麻雀、乌鸦、啄木鸟、猫头鹰、山鸡、鹰、黄雀、斑鸠、野鸽、鹌鹑等。候鸟和迁徙过境鸟有:家燕、灰喜雀、杜鹃、黄鹂、两道眉、大雁、凤头百灵、栖莺等。
水生类全县鱼类共有6目10科30种。主要有鲤鱼、鱤鱼、鲶鱼、餐条、马口鱼、麦穗鱼、甲鱼、鳖、螃虾、青鱼、象鲶鱼、鳜鱼、泥鳅、鳝鱼、鳊鲌等类。水生动物除鱼类外,有腹足类、瓣鳃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20多种。主要是,腹足纲:光滑狭、田螺等。甲壳纲:白虾、青虾等。两栖纲:水蛇、鳖等。底栖动物主要有水蚯蚓、锥实螺等。
昆虫类境内昆虫类的森林虫害天敌有8目37科92种。数量较大、分布较广的有食蚜蝇7种,以黑色食蚜蝇、大灰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最多。瓢虫6种,以七星瓢虫、多异瓢虫、龟纹瓢虫为主。防治螟虫类的有8种,以赤蜂、螟蛉绒茧蜂、广大眼小蜂为主。防治粘虫类有中华广肩步行虫、粘虫赤眼蜂等。还有防治多种虫害的螳螂、蜻蜓、蜘蛛等。
四改工程
沂源县徐家庄乡在发展效益农业上出新招,在全乡广泛实施“四改”工程,使农业生产品种“改头换面”,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明显增长。
·蔬菜改季
过去该乡的农民主要以生产夏季菜为主,到冬天人们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把抓好反季节蔬菜种植作为丰富农村菜篮子的有效措施。目前,全乡共发展冬暖型蔬菜大棚400亩,秋延迟蔬菜1000余亩。实现了大棚菜与露地菜互补,有效地调剂了市场,使全乡人民四季都能吃到鲜嫩的蔬菜。
·水果改种
该乡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是发展水果的理想地域。他们与省内外科研院所联系,引进了凯特杏、中华梨枣、寒露蜜桃、红富士苹果等几十个名优水果品种。自去年以来,共发展优质水果面积2200亩。同时还对2000亩老化水果品种进行了改接换优,提高了果品产量和质量。
·山羊改良
由于境内山多坡广,饲草资源丰富,该乡农民有着养羊的传统。只是所养的羊品种杂,生长慢。为适应市场需求,他们通过考察分析,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奶山羊。同时,筹集资金近100万元,建成了一处奶山羊繁育中心,自去年以来全乡共发展奶山羊15000余只。
·养猪改瘦
他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养猪法成本高,生长慢,效益低。近年来,他们把养猪改瘦作为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他们在引导农民重视引进瘦肉型优良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科学养殖,实行配方饲料喂养法。目前,全乡生猪瘦肉型猪比例达85%以上,经济效益比本地猪提高了一倍。
据了解,所谓“四二四”工程,就是发展四大产业基地,重点扶持两大工业项目,开展“四个年”活动。
徐家庄乡地处山区,发展果品、牧草、黄烟和中药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乡党委、政府的规划引导下,该乡四大农业基地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龙子峪村寿桃大户董昌柱一年光卖桃就净收入5万元,而像董昌柱这样的专业大户,在徐家庄乡数不胜数。
徐家庄乡离钢城莱芜近、煤炭丰足,由此,他们引进了国泰焦化;当地高纯度碳酸钙岩石较多,由此,他们引进了纳米级活性碳酸钙项目。这两个项目共投资两亿多元,建成投产后年利税1亿多元。在这两个“龙头”的带动作用下,徐家庄乡的工业已经呈现出滚动发展的态势。
徐家庄乡没有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为了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乡党委、政府又提出开展“四个年”活动,即学习教育年、工业建设年、民主管理年和规划设计年,力争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