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坟墓的等级的称谓

2021-11-03 文化 700阅读

1、墓:是最基本的,从古意上讲,挖个坑将尸体(棺材)放入后,盖土,与地面平,不植树者称墓。秦汉以后就和现在含义差不多了。

2、坟:要比墓稍晚,是起土堆成的。现在坟墓的含义是差不多的。这两个称谓都为普通老百姓用词。

3、冢:要比坟更高,冢,高坟也。——《说文》,是贵族、有身份的人的死后居所。

4、陵:更高的土山,是皇家专用的名称,秦始皇陵、十三陵等。

5、林:面积大,是圣人的墓地所在,如孔子的墓称为“孔林”,关羽的墓被称为“关林”等。

扩展资料:

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清朝九品官以上的墓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职;一经发现都要及时上报。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

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迁)葬,又叫二次葬。

其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罈。墓葬多有随葬品,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陪葬,有的有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汉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猪等;明、清时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一般以装饰物如玉器、金银器为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墓葬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