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谁能提供份答案

2020-04-23 文化 116阅读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问题的崭新认识,是新世纪新阶段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应当而且可以驾驭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将之贯彻于“十一五”规划当中,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的认识程度和驾驭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结果,也是总结和借鉴中外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且这个事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因此伴随着巨大成就的取得,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谋求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迅速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境况,使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或者凸现了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新情况新形势要求我们科学回答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什么,怎么样发展.对发展遇到的问题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回答.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任务,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发展问题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也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实践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发展的价值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的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唯物史观认为,有生命的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由现实的人所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前进的理论和同样由他们揭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自觉的活动.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民群众既是历名发展的主体又是历史发展的客体,人民群众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历史.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要追求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人民群众发扬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成为决定自己命运、把握自己发展方向、创造自己历史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党的本质要求.在现实的发展当中,如果不及时而清醒地强调和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本质性、核心性的问题,发展的走向有可能会偏离党的根本宗旨.所以说,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决定着发展的性质、结果和意义,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说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的话,那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形成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前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发展是绝对的、无限的、永恒的,决定发展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所谓全面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构成人类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彼此联系、相辅相成,“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2页)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也反作用于物质生活.人类这几种生活紧密联系、互相作用,统一于人类社会有机整体.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全面发展,决不能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必须坚持这个中心,否则所谓全面发展就会因为失去了物质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能只抓经济,或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这样经济和社会都发展不起来.只有紧紧抓住中心,坚持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协同性、和谐性.对立统一规律既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又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作为矛盾基本属性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虽然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斗争性更多表现为非对抗性的区别和差异,而这种区别和差异是可以通过协调和控制加以转化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以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连贯性、永续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没有止境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和谐.否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