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苏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那是谁立在怒涛裂岸的江边,对着滔滔东逝的江水感叹?那是谁牵黄擎苍在黄矛冈上策马纵意?那是谁在月凉如水的中秋之夜,举杯邀月诉说衷肠? 此时眼前飘来一位老者的身影:瘦削的身材,清瘦的面容,微白的双鬓,面带微笑向我走来。 苏子实在无法理解小人的歹毒:为何要在他的诗中无中生有,硬是给他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苏子无力地回望京都,抹一把老泪,将血似的残阳甩在身后,任秋风瑟瑟。 面对身居九重的君王,面对繁华的京都,面对歹毒的小人,苏子选择了沉默,他以无言的离云抵抗这种不平。亘古未变的江水依旧滔滔东流,昔日的猎场依旧一马平川,沧桑未变抵今惟有一环回澜,春荣秋败的一川烟草。 滔滔的江水在苏子的身后翻滚着、咆哮着,执杖的苏子终决要离开尘世,向心灵深处的高山攀援,神话终究要出现。冷漠的土吞咽了热泪的温度,一腔宏韬伟略已化作轻风散云,昔日对官场的热情已随着滚滚的车轮碾作车辙之下的征尘,征尘已渐渐远去…… 那一幕幕的烟景,万古苍凉…… 从此苏子手执竹杖,脚蹬芒鞋,吟于山间,吟于小院。随处可听见他的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远离喧嚣京都的吟唱,这是沉默至今的吟唱。从此这吟唱一发而不可收拾。血似的残阳恰又渐渐升起。于是苏子的诗文流传千古、万世流芳。 一醉解千愁,苏子频频举杯,忘却了千古忧愁,随口又吟:“如此良宵美景,岂能虚度?”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苏子选择了后者。一袭黛色长袍,一杆轻胜马竹杖,吟唱了千古。 一个手执竹杖的苏子,一个吟唱千古的苏子,一个在沉默中流芳的苏子…… 【简评】此文最突出的方面是作者对苏轼的熟稔程度。在作者笔下,瘦削孤傲的苏子竹杖芒鞋,面带微笑,似乎正向我们走来。引用、化用苏轼的诗文妙合无间,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可以说是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的一个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