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舞蹈 的历史文化背景 舞蹈的风格特点

2020-05-01 文化 113阅读
下文是姜铁红老师写的,可能对你有帮助。
蒙古族舞蹈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之中的一束奇葩。蒙古族舞蹈《奔腾》通过体现他们须臾不能离开的马的“灵魂”搏击,揭示了他们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不仅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也是一部训练男性群舞的好教材。
一、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价值
有人把蒙古族传统舞蹈语汇的分类归纳为三种:其一是以男、女性别的不同来划分舞蹈语汇的不同;其二是身体的部位不同来划分舞蹈语汇的不同;其三是展示不同情境和情思来划分舞蹈语汇的不同。按第一种分类方法,舞蹈《奔腾》是一部典型的男性群舞,其中的舞蹈语汇自然都是典型的蒙古族男性舞蹈语汇。
舞蹈通过领舞、群舞之间相互衬托,交相辉映,在急与缓、动与静的舞蹈布局中,展示了蒙古族男性丰富多彩的马背上的舞蹈语汇。其中既有身体不同部位外显的动态美,也有不同情境和情思内敛的韧性美。并通过这种展示,烘托出蒙古族男性特有的豪放、尚武、一马当先的豪迈气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凸显出蒙古族男性特有的那种阳刚气质。
为达到这样一个目的,舞蹈编导者已经对蒙古族传统舞蹈特有语汇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和提炼,并且在使用这些舞蹈语汇时,准确地把握住男性舞蹈中的那种外显和内敛尺度,使这部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同样,在教学中,首要任务是使每一个同学都清楚:舞蹈表现的过程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不仅要细致入微到每一个动作准确、到位,而且要做到每一举手、投足,都要体现出蒙古族男性那种伟岸、剽悍的神韵。
如:在舞蹈作品《奔腾》中,同样是骑马的艺术语言,但在舞蹈中既有气壮山河、骏马狂奔、疾驰如风的舞姿,也有信马由缰、松弛舒缓的舞步。前者追求腿脚动力迅速有力,目光炯炯,体态微伏,激情外显;后者则要体现昂首挺胸,体态挺拔,激情内敛。两者的表现要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交替展现,这样才能在舞蹈作品《奔腾》中体现出蒙古舞中的那种“男人更像男人”的艺术形象。
当然,古往今来,成功的作品浩瀚如海,不可能所有的成功作品都能进入教材;但作为教师应该选择最具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解析,而这方面恰恰是我们在民族舞蹈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这种素质教育在今天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舞蹈《奔腾》作为教材,不断提升学生掌握民族舞风格的能力
民族舞蹈最重要的标志是民族风格。浓郁的民族风格会给作品带来绚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地域感,这一点一直是民族舞蹈的精华所在。可以说没有民族风格的舞蹈便不能称为民族舞蹈。
 舞蹈《奔腾》在凸显民族风格的做法上,同样为我们作出了典范。
 应该承认:近些年来中国民族舞蹈转变之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表现,就是民族舞蹈创作,已经把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其他类的象征性形象的塑造过程当做一种新的时尚。表现在舞蹈语汇的领域里,必须要超越简单的舞蹈动作的模仿或是风格性的展示,使舞蹈作品在人们的心里产生出真实的心灵呼唤。这就是当代中国舞蹈创作的重要趋势。
蒙古族男性舞蹈艺术语言主要是手、腕、臂、肩兼用,与一般舞蹈不同的是:就是在手、腕、臂、肩的兼用过程中,以胯为轴的上身左右摆动,始终保持动感,加上每个部位既有松弛,又有张力;并且在松弛和张力之间是以内敛、外显的方式交替出现的。这就是蒙古族手、腕、臂、肩舞蹈艺术语言中特有的韵律和韧性。
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大都是从体态模拟生活开始,逐渐升华到审美的舞蹈艺术,最后沉淀为相对稳定的舞蹈艺术语言。在蒙古舞蹈中骑马的动作,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所以它最能体现蒙古民族的风格。
在舞蹈作品《奔腾》中,马跃教授充分调动了蒙古舞蹈中传统骑马的各种动作,除了大量地使用蒙古族传统舞蹈中马步动作之外,还根据内容的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了许多其他的传统舞蹈动作,如:蒙古族固有的摔跤角力、射箭、投掷和腾空大跳等,使整个舞蹈在进行中不断地进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就风格特点上来说,风格和特点并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已经早已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形式,势必有一天被淘汰;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这也和继承发展一样,继承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不断出新,而不是简单的轮回,再现。
三、舞蹈《奔腾》作为教材,不断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人们在艺术学分类中把舞蹈和音乐统称为“表情艺术”。舞蹈与音乐的不同在于舞蹈是可视性的表演艺术,其艺术语言主要是靠表演者的人体艺术语言来传情达意。即使在原生态的民族舞蹈艺术里,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民族初级艺术来说,它和生命与呼吸两者的关系一样,生命如果离开了呼吸就不会存活。舞蹈艺术应该是生命本能的表达,是一种心灵震撼的自然宣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于舞蹈者能够通过舞蹈艺术语言,把这种生命本能的表达真实地宣泄出来。作为一名舞蹈演员最闪亮的瞬间应该在舞台上,因此,对于一个学习舞蹈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在舞台上最闪亮的那一瞬间的训练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蒙古族舞蹈《奔腾》,从内容到形式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舞蹈《奔腾》有三个组成部分,前后两部分激越、高昂,中间部分舒展、奔放。三个部分有强烈的节奏和情绪的对比,要求表演者不仅要有娴熟的技巧,而且要求表演者在技巧中投入全部的感情。这样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达到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心灵互动,才能产生心理共鸣,才能使每一个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自觉做到由形似到神似,在再现生活的过程中表现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能够摆脱舞蹈中高难技巧的束缚,全神贯注地投入舞蹈作品的意境之中,是一个舞蹈演员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功力。而这种功力绝不会在一般的舞蹈教学训练中全部得到解决,必须以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作为教材,通过这具有模板式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得到最直接、最实质、最全面、最充实的表演体验。
如《奔腾》前后两个部分虽然同属节奏性强、激烈性的场面,但在表现上却有很大不同,前一部分要求演给人一种遇变不惊、临危不惧的艺术感受;而后一部分则要求演员在表演上创造出一种威武不折、充满自信的气质。从而在人与马和谐的关系中,揭示出蒙古族对生命的感悟。这才会让人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感到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个成功的民族舞蹈作品,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民族舞教案,如果这个教案实施得当,完全可以收到提升学生理解作品、掌握民族风格、增强表现能力等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值得作为教案的作品绝不止是一个《奔腾》。相信会有更多好作品逐渐被列入舞蹈教学的教材,因为培养舞蹈演员最终的目的是使他们能“演”、会“演”。这也是我这篇短文的用意所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