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的环境下,个体工商户怎么样对经营所得收入进行纳税筹划,减少要缴纳的个税?

2022-08-03 财经 61阅读
1、收入环节。
(1)递延收入实现的时间。一般递延收入的方式有:一是让客户暂缓支付货款和劳务费用;二是改一次性收款销售为分期收款销售。
(2)分散收入。常用的方法有:①区分收入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收入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目。②借助与分支机构和关联机构的交易将收入分散。③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先分后税”的原则,将一人投资变更为多人投资,便可以将全年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分散到多个投资人的名下。④借助信托公司,将集中的收入分散到信托公司的名下。
2、成本费用环节。
合理扩大成本费用的列支范围,是个体工商户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实现节税目的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过程中,很多纳税人申报的成本费用被剔除,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究其原因,是因为纳税人不能提供合法的凭证,所以纳税人平时应注意保管好原始凭证,发生的损失必须报告备案。成本费用环节的纳税筹划方法如下:
(1)尽量把一些收入转换成费用开支。因为个人收入主要用于家庭的日常开支,而家庭的很多日常开支事实上很难与其经营支出区分开。由于公私不分会使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支出超过规定的扣除标准,所以,电话费冰电费、交通费等支出也应计人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中。这样,个体工商户就可以把本来应由其收入支付的家庭开支转换成其经营开支,从而既
能满足家庭开支的正常需要,又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尽可能地将资本性支出合法地转化为收益性支出。对于符合税法规定的收益性支
出,可以将其作为一次性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例如:个体工商户可以以零星采购的方式购进生产经营所需的物品,将一次性购买改为零星购买等。
(3)如果使用自己的房产进行经营,则可以采用收取租金的方法扩大经营支出范围。虽然
收取租金会增加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但租金作为一项经营费用可以冲减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个人经营所得的纳税额。同时自己的房产维修费用也可列人经营支出,这样既扩大了经营支出范围,又可以实现自己房产的保值甚至增值。
(4)使用家庭成员或雇用临时工,扩大工资等费用支出范围。这些人员的开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能增加个人家庭收入,又能扩大一些与之相关的人员费用支出范围,增加了税前列支费用,从而降低了应纳税所得额。按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工作人员的工资及规定的津贴可以计入产品成本,这样就达到了“个人有所得,商户少交税”的目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