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干货:不会「审计抽样」怎么进四大

2020-04-21 教育 55阅读
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风险分为:1、抽样风险;2、非抽样风险
在预期不存在错报时,货币单元抽样效率更高;
且在预计不存在错报时,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如果几乎不存在错报,传统变量抽样中的差异法和比率法将无法使用。
货币单元抽样适合细节测试中高估资产项目的测试,即适合测试总体的高估。所以,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货币单元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
货币单元抽样不适用于测试低估,对于应收账款的完整性认定的目标并不适用。另外,如果在货币单元抽样中发现低估,在评价样本时就需要特别考虑。
货币单元抽样中,不需要计算抽样总体的标准差。
审计抽样的特征:(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故:选取特定项目测试的结果得出的审计结论不能推断至总体,不构成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适用性:
总体不存在变异性,不需要对总体进行分层的:
1、当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时;
2、在货币单元抽样中,实施抽样的总体是以由元为单位的样本构成。
在细节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需要考虑总体变异性。
分层能降低总体的变异性,但不可能减少非抽样风险。
传统变量抽样中的均值法应对总体进行分层,否则样本规模可能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分层是依据注册会计师的主观经验进行的,不可能无偏见的选择样本。
运用分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情况下减小样本规模。
抽样风险:(可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2、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注:1、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容易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影响审计效果);
2、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2、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3、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仔细设计审计程序,保持职业怀疑,以及对审计实务的适当改进,注册会计师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比较:
选取样本的基本方法:(即确定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选样: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均适用
2、系统选样:适用非统计抽样;在总体随机分布时,才可适用于统计抽样。
3、随意选样:仅适用于非统计抽样。
4、整群选样:通常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在非统计抽样中,样本偏差率等于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即“总体偏差率的最佳点估计”。
样本偏差率大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
样本偏差率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
样本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可以接受;
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差额不大不小时,则应考虑是否扩大样本规模或实施其他测试。
在非统计抽样中,由于推断的总体错报远远低于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可能合理确信,总体实际错报金额超过可容忍错报的抽样风险很低,因而可以接受。
在统计抽样中,如果总体错报的上限小于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样本结果支持总体的账面金额。
因为统计抽样可以估计抽样风险,所以一般用“上限”去比较;非统计抽样只能在比较时,用“大大低于、远远低于”来解决。
P94基本精确度=没有发现错报时估计的总体错报上限
=保证系数*选样间隔
题:如果样本中既有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又有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而且在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中,既发现了错报百分比为100%的错报,又发现了错报百分比低于100%的错报。
解:将所有样本项目分成两组:
一组: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计算出该组的事实错报;
另一组: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无论错报百分比是否为100%。先计算出各项目的推断错报,再将所有推断错报按金额降序排列后,分别乘以对应的保证系数增量,并将计算结果累计起来。用这个累计结果加上基本精确度,再加上第一组项目中的事实错报,就是最终总计错报的上限。(总计错报的上限=推断错报×保证系数的增量+基本精确度)
注:如果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推断的错报就是该逻辑单元的实际错报金额;如果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推断错报=(账面金额-审定金额)/账面金额×选样间隔。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