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2022-08-11 文化 262阅读
青铜器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中,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或铜锡合金制造的工具(有斧锛等)、兵器(有矛、戈等)、炊器(有鬲、鼎、甑等)、食器(有簋、敦、簠等)、酒器(有尊、卤、爵等)、水器(有匜、鉴、盘等)、乐器(有钟、镈、铎等)、礼器(也称蠡器。古代贵族进行祭祀、丧葬、婚冠等活动时,举行礼仪所使用的器皿,如青铜器中的鼎、簋、豆、钟等)以及车马饰、铜镜、带勾、度量衡器(有量斛等)。
我国很早就开始以天然铜来锻造小件工具或饰物,后来又发明了冶铜技术。冶炼铜的盛具叫坩埚,是陶制成的,因其形状在倒置时很象头盔,又俗称“将军盔”。后进一步发展为熔炉。人们把坩埚中冶炼好的 铜液倒入预制的陶范(铸造青铜器的陶制模型,少数用石范)里,等冷却后,再撤范做进一步的加工。天然铜和早期冶炼没有掺入其他金属的铜,称为红银。在铜中加入适量的锡,称为锡青铜,一般叫青铜。含有一定比例锌的,称为黄铜。含一定比例镍的,称为白s铜。
我国的青铜器,形制纹饰(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大致可分为几何形、动物和人事活动三类纹饰)精美,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许多青铜器铸有铭文(也称金文、钟鼎艾,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代到春秋的铭文多为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征代、赏赐、盟誓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出现包括红铜、青铜及黄铜制造的小型工具或饰物。在相当于夏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已有形制复杂的青铜容器及兵器。商代对铜铸造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前期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表现为器类增多,造型准确,器壁匀薄,器身上饰以粗疏的动物纹或无底纹,很少见到铭文。
商代中后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西周铜器到中晚期有衰落趋势。器物制作一般轻薄简陋,种类也有所减少,纹饰走向简化。但长篇铭文很多,有多至300-400字的,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春秋时代周王室铸器逐渐减少,但各诸侯国大量铸造。铜器采用嵌红铜与嵌松绿石技术。此外用拍印法制作纹饰,错金银术和鸟虫书体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新成就。
战国时期,青铜器渐渐趋向日常生活用具发展。如铜镜、带构、货币、玺印、符节等大量出现,错金银技术的提高,富有生气的狩猎、战争、宴会等人事活动图案的产生,则是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
秦汉以后,铁器、漆器、瓷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但青铜制品仍有所创新,即向轻巧、实用的生活用器方向发展。 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