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力受多方面因素因影响。在西北内陆有这样一所大学,近年大量优秀教师不断流失,国家每年下拨的教育经费也不短减少。它就是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兰州大学。
我们来看看兰州大学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由教育部直属。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曾经,兰州由于深处祖国腹地,又与自然资源丰富的边疆地区邻近,成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城市。“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7个设在了兰州。其中兰州炼油厂、兰州石油化工厂这两个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的立项,使得兰州当地急需石化领域的人才,地理位置最为有利的兰大,其化学系由此得以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学科。
正因为这样的先天地理优势成就了兰州大学。1954年,教育部设立的14所直属综合性大学,兰大位列其中;1960年,兰州大学更是成为西北地区是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了中国最好的13所大学,兰大排名第6,其化学系在全球相同专业中位列前千分之一。
1954年,兰州大学成为第一批教育部直属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60年,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西北地区是唯一的一所。然而,在“孔雀东南飞”大潮之下,兰大原本的地理优势,逐渐成了它最大的劣势。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样是大学老师,在西部地区领到的工资大概比在东部地区高三分之一,多十几块钱。这在当时对于兰大招徕人才、稳定军心起了巨大作用。但在1986年,这项政策取消了。原本西部地区的各项条件就比不上东部,当工资的地区差取消后,西部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消失殆尽。而且随着东西部地区在经济上对大学支持力度的巨大差距,更是造成了兰大教师向沿海发达地区的院校流动。此外,在兰大人才流失最严重的时候,一些东部高校派专人长期驻守在学校周边的宾馆,专门挖人。
《兰州大学校史》称,1984~1985年间,兰大老师减少了255人,教师数量跌入谷底,这主要是由于人才向沿海、东部高校及其他单位流失引起的。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很多教师再度成批流向东部地区,教师数量从1991年的1321人降至1994年的1102人。一些原本在国内有明显优势的学科,由于学术带头人流失,受到严重影响。
尽管如此,兰州大学依然在“夹缝中”顽强生长。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下设32个教学系部,开办91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三万余人。
最重要的是,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兰州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此外,兰州大学还有一些特色专业,如核技术、草业科学、历史学、生物技术、大气科学、化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经济学、功能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材料化学、行政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