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3 i5 i7代表了同系列CPU里面不同等级的性能,i7规格最高,i5次之,i3最低,主要的规格差别体现在核心线程数量,功耗以及三级缓存容量方面。例如i7拥有4核8线程,睿频技术支持,i5相对于i7来说则不支持HT超线程,i3就更是把睿频技术都省了,核心数量也少了一半。
-
酷睿(Core)这个系列名称是从2006年1月开始使用的,当时最早应用在笔记本平台上,首个系列名称是Core Duo,使用的CPU内核是Yonah,也是intel首次把65nm工艺应用到CPU设计生产上面。
同年6月,台式机平台也开始使用Core架构,内核代号Conroe,系列名称直接使用Core 2Duo,但实际上架构跟笔记本的Core Duo并无什么大的区别。
同年9月,笔记本平台升级到Merom内核,系列名称也同步更新到Core 2 Duo。Core 2 Duo这代平台在08年和09年分别在台式机和笔记本平台上升级到了45nm制程,但核心架构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可以视为同代产品。
一直到09年9月,intel才正式更新了CPU主内核架构,更新了LGA 1156的接口标准,并开始采用Core i的系列名号,i3 i5 i7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使用的。
之后Core i系列在制程上继续改进,发展出Sandy Bridge和Ivy Bridge这2代产品,这2代产品接口通用,架构上差别不大,可视为同代产品。
现在主流的Haswell和接下来即将成为主流的skylake,依然在沿用Core i的命名,主要是型号名称并未变得十分臃肿,而且主架构变化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