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

2023-05-25 综合 51阅读
  第三个小冰河期
  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至南宋光宗绍熙三年是第三个冷期。
  
  从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西元985年)以後,气候又急遽转寒,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奇寒景象再度出现,五千年来的第三个小冰期入侵中国,长安、洛阳一带再唐朝以後可以种植的柑橘等果树全部都冻死了,而淮河流域、江南、长江下游和太湖皆曾经完全结冰,车马可以在结冰的河面上通过。见以下的气候纪录,动植物分布情况,地理景观即可知道北宋太宗中期以後,中国的气候寒冷的程度。
  
  ◎气候纪录和花粉化石研究:太宗雍熙二年冬,南康军言:大雨雪,大江冰合,车马可度,可胜重载。北宋淳化元年(西元990年)九月,京诏府大雪伤苗稼。太宗至道三年(西元997年)冬,江南大雨雪,长江冰。研北杂志卷上:洞庭湖以种橘为业者,其利与农亩等。宋政和元年(西元1111年)冬大雪,积雪尺馀,河水尽冰,凡橘皆冻死。明代伐而为薪取给焉。」。钦宗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四月,京师大雨,天气清寒。五月至六月暴雨伤麦,夏行秋令。靖康二年正月,大雪,天甚寒。冰如镜,行者不能立定,人多冻死,四月辛酉北风大起大寒。当时记载长江流域之洞庭湖和鄱阳湖、淮河流域、江南等地曾经冰封的地方竖数志共六百馀种,可谓是漫天冰雪的奇景。而长江和淮河就我们所知道的今天是不会冰封的,加上科学家对花粉化石的研究,估计当时的温度比现在还要低约摄氏1.0-1.5度。竺藕舫在中国历史气候之变迁一文中从经统计宋朝史中关於南宋高宗绍兴元年道理宗景定五年(西元1131-1264年)的一百三十三年中,杭州晚春降雪的纪录共有四十五次,如果跟现世杭州最後一次下樱答雪时间相比,南宋前期结冰的时间早了约两个星期。而对於南宋旱灾最少,降水却最多的情形,竺氏认为可能是因为温带气旋风暴南行以及太阳黑子数目增多有关。
  
  ◎动植物的分布。北宋初原本余颂首在河南开封以及华中一带活动的热带动物——象,由於气候转寒的关系逐渐向南移,至北宋末叶以後,中原和长江流域不再有象的存在,而仅限於华南一带。稻米需要温热而多雨的环境才能生长。汉代以前,中国华北旱中原黄河流域一带皆温暖多雨,均有稻米的生产,但东汉以後,天气渐冷,黄河流域稻米渐少,到了宋代,北方产米更少,除了旱稻尚可种植外,水稻已经很少见了。可见古代气候转寒使稻米不再是於生长。南宋朱熹在注解诗经唐风鸨羽中有云:「稻,南方所食稻米,水生而色白也。」如果当时北方还有稻米的种植,朱熹就不会做这样的注解了。竹类跟稻米一样也要高温多雨的环境,汉代以前北方多竹,分布相当广阔,但气温日低,竹类生产渐少,到北宋末期以後,,产量更少,梦溪笔谈中曾提到:「延郡素无竹」,「又非本土所有产物」。可见当时中国北方已经很少有竹类了,这也应该是气候改变的关系.。
  
  ◎地理景观改变。根据文献记载,南宋时代,新疆沙埃拉姆诺尔(Sairam Nor)地方的山岭,长年皆为冰雪所覆盖,而今日则是碧绿的草原,,可知道南宋的气候比今天还要寒冷。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