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制造技术主要差在基础材料领域。
工作原因,我经常去一汽二汽。在那里我经常能够听到有关原材料所导致的质量事故,或设计流产。
生产设备我们很薄弱,比如重型锻造机,或数控铣床,国内都没有那么高的吨位或精度。但是,设备我们是能买的。一次投资,几十年都可以受益。但是保安件所用的材料如果全部进口,车价可就没法控制了。
在我们做过的实验中,就曾经出过这样两件事:
我们用涡流技术检测原材料的混料,明明标称是35号钢和45号钢的混料,结果竟然从里面检出4种排号的钢。询问厂家,人家说,我们的精度到不了那么高,近似的都算合格产品。
还有一个实验,在国产和进口的两段铝棒上打眼。同样的尺寸,同一台设备,结果做拉申实验的时候,国产铝棒早早的就断掉了。试想,这样的材料做成的零件,质量差别能不大?
不知道我的回答算不算专业,但都是事实。
此外,我补充一点,中国汽车制造的更大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观念和体制。急功近利,好逸恶劳是国有大型车厂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