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亚洲安全观是关于维护国际安全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

2020-05-31 国际 66阅读
今年4月,习 近 平 主 席在国家安 全委 员 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此基础上,习 近 平 主 席在亚信峰会上又提出亚洲安全观,这一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多年来主张的安全观精髓,又吸纳了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安全概念,同时赋予了时代内涵,是对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和补充,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的一次重要创新,是中国对人类安全和国际主流政治理念的一次重要贡献。亚洲安全观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特点。
(一)主张安全主体的普遍性、平等性、包容性。习 近 平主 席指出,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安全应该是平等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安全应该是包容的,应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这表明,中方认为,在一个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世界里,安全的主体已扩大到整个国际社会,片面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把控制和影响他国作为实现自身安全的手段,将损害国际社会的整体安全,最终也将危及自身安全。中国主张的安全,不是单方面的绝对安全,而是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安全。
(二)强调安全要素的综合性。习 近 平 主 席指出,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这凸显了中国倡导的安全观是全球化语境下的安全观,关注到安全威胁的多元性、跨国性、联动性,强调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性,主张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在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
(三)突出安全手段的和平性。习 近 平 主 席指出,“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认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中国主张合作安全,就是要以平等合作而不是武力对抗来解决问题。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私利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四)引入“发展观”新元素。习 近 平 主 席在亚洲安全观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安全”这一全新概念,指出发展是最大的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我国安全观的重大发展和创新,明确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实现持久安全的根本,是要发展与安全并重,要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这一思想体现了我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安全的治理维护不可分割的新理念,将安全的外延扩展到更广的领域,表明我倡导的安全观是全方位的安全观,是安全与发展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安全观。这将成为我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保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