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如下:
一直想做个安静的女子,
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
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
翻看那些依稀旧梦。
世事纷繁,
时光终是无言,
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
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
生命不止,红尘无尽。
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
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
如此,而已。
滚滚红尘,
谁又是谁生命中的看客和过客?
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
那么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
醉饮红尘外?
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幸福便是终点,这些话不是一起的。
参考资料: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
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
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当时,她曾被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
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拓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