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提纲怎么写?

2020-09-14 教育 105阅读
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论述了构建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个教学模式----初中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阅读;教学模式;
一.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学习上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侧重知识结论,忽视知识过程与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而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学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且新课标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阅读的目的, 不仅是要欣赏,更重要的是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将阅读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呢?
笔者根据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的情况结合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一种“提出任务—前期任务---任务环(限时自读—导读—复读)—完成任务—任务评价”的基本课堂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
1、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著名语言教育理论家克拉申(Krashen,1985)认为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这些语言输入应该为学习者所理解或者适合学习者的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该比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稍高一点的语言材料,学习者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通过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理解。除此以外,这些输入应该既有趣,又有关联,且有足够的输入量,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心理障碍最小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这样语言输入才能更有效的被大脑吸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斯温纳的语言输出假说理论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只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学习者还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也就是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才有可能达到类似母语者的水平。对于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斯温纳(M. Swain)等许多学者也都提出了他们不同的看法,即提出了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她认为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也有着显著作用。她通过沉浸实验表明,尽管学生经过几年的浸泡,但他们并没有获得如本族语者那种语言的产生能力。她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机会去练习使用所学语言,即没有进行足够的语言输出活动。她还认为,语言输出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练习运用语言,增强使用
语言的流利性,而且也能使学习者发现到自己在使用语言时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改正。
3.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 , 简称TBL)是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途径。它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指出任务学习法理论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前期任务(pre - task),任务环( task - cycle) 和语言关键点(language focus)
4.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
设境激趣导入任务
呈现新知
学法指导
自读讨论
教师导读
协作交流
完成任务
汇报成果
总结反馈
本文将以初三第八单元第三课时为例对此模式进行阐述。
本单元是学习如何提供帮助,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三个课时,学生对如何提供帮助已有一个初步了解。本节课是阅读应用课,主题是如何将自己的爱好与帮助别人结合起来。
(一) 设境激趣, 导入任务
对于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内容、方向,并给出指导性意见。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结合所学的内容确立英语阅读课的主题。同时,英语语言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英语阅读课上,“情”包含在阅读课文的内容中,“景 ”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充分利用辅助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生活背景,为学生的英语阅读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
该课的任务的导入:首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播放的多媒体课件上的字母H, E, L, P猜测一个单词---Help。然后点明主题:本节课的任务是继续学习如何提供帮助-----帮助你我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校园。但为了完成该任务,首先必须学习一些新知识。
(二)呈现新知, 学法指导
1. 该课语言点的导入:通过复习一组提供帮助的途径(如罗纳尔蒂奥帮助患白血病的儿童,自愿者帮助老人,在粮食救济中心分发粮食以及照顾无家可归的动物等)引出兽医veterinarian这个单词。并由我校去年组织的非常有影响的活动----成长心连心 (Heart Chorus)引出下面一系列的语言点:
1)Put ……to use
2)a major commitment.
3)not only… but….
4) coach
The volunteers came from different cities to help us. organize the activity. It was a major commitment. 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were the teachers and the parents moved that day . They put their loves to good use by helping others……
2.本节课活动1-------做调查,调查同伴的爱好以及根据其爱好选择能帮助别人的事。学生完成该活动后作调查汇报。学生在进行多角度地观察、理解、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类具体的细节问题,而教师的指导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学生分组协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
Who
loves
Can help
Jim
soccer
Help coach the kids
(三)自读讨论,教师导读
1.本节课的阅读任务1------读短文,找出三个自愿者的爱好以及他们运用自己的爱好所做的事,读完后小组讨论,检查答案。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完成自读,借助教师准备的可检测学生整体理解的问题初步理解全文内容。
Who
loves
Can help
Li Huiping
Lin Pei
Zhu Ming
这一环节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活动,也可以是全班同学围绕某中心问题展开的课堂讨论。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然后老师再做评价。
2.教师导读:学生再次阅读,找出疑难问题,教师帮助解决。在这一环节教师作为指导者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和关键,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并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并提高阅读能力。
本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疑难问题并讨论学生提出的其他疑难问题:
1). Sth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2)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3). Sb. spend some time on/ in doing sth.
(四).协作交流,完成任务
在这一环节,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前期获得信息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不同视角观之间的相互砒砺与补充,完善任务成果。
本堂课在该环节开展了以下两个活动:
1.检查家庭作业-----调查学校存在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竞赛,看哪一组列出的问题最多,并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列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爱好,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帮助你我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校园,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汇报成果,总结反馈
本部分主要让学生根据各组情况汇报成果并进行评价。评价主要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集体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组成。教师几个小组成员对其它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方案。学生通过作品的展示,不同视角观之间的相互砒砺与补充,完善、加深了对该堂课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打出幻灯片,号召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同时播放杰克逊的歌曲------《拯救世界》引起学生的共鸣。
Become a volunteer today
Make our school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四,教后感
本节课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了任务,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就会遵循一定的方向展开,心智活动就会少阻滞、多流畅,就会在较少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想;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从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在这同时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图式,提高阅读能力。使阅读的目的不仅是欣赏,更重要的是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而将任务与阅读结合,使阅读有了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Crookes, G. 1986. Task classification: A Cross-disciplinary Review (Tech.Rep.No.4)
[2]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陈书元,尹满成. 学生中心教学模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6.
[4]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C].全国教育科学/九!五0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师生素质资料,1999.
[5] 黄若妤. 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0.2..
[6]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 左焕琪 外语教育展望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