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资料和图片

2022-04-05 社会 125阅读
异特龙跃龙/异龙
恐龙体长:38英尺长,16.5英尺高
恐龙体重:重4000磅
恐龙食物:肉食。它捕食剑龙,迷惑龙和禽龙。
生存年代:1亿3500万年-1亿5200万年前,侏罗纪晚期
生存地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非洲;澳洲;中国
辨认要决:眼睛上有两块角质的突出物,前臂有三指。
恐龙种类:龙盘目兽脚亚目
来历:异特龙英文名字的含义是“带头盔的蜥蜴”。188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了第一只异特龙化石。后来在科罗拉多州又发现了60多只异特龙化石。以体型而言,异特龙虽然比暴龙略小一号,但是和暴龙相比起来,异特龙具有比暴龙粗大,且更适合于猎杀草食恐龙的强壮手臂(前肢),因此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异特龙才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猎食动物。它的尾巴又粗又长,后腿大而壮,但前臂却小而短。每只手有三个带锋利尖爪的手指,这些爪子足有6英寸长。异特龙有个3英尺长的大脑袋,在它的眼睛上有个鼓起的大肉团。它有着非常大而坚固的牙齿,每颗牙有4英寸长。异特龙是两条腿走路,但走的很慢,它也能跑。如果异特龙摔倒了,它不但会受伤,而且想爬起来也很吃力。异特龙是个凶猛的捕食者,它有着强劲的后腿和健壮的尾巴,捕猎时是成群出击。异特龙有个大脑袋,所以它挺聪明。异特龙是最凶残的恐龙之一。大约1亿5000万年前,它们在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原野上捕食猎物。它属于兽脚类,可以长到12米长。虽然它不像最大的肉食龙——霸王龙那么大,却和霸王龙一样凶猛。异特龙有一个血盆大口,口内长满了尖锐的、带有锯齿的牙齿。它还有弯曲的爪子和有力的尾巴,用以横扫胆敢向它进犯的敌人。在异特龙活着的时候,假如有两位个儿高的人,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的肩上,上边的人刚好可以看到异龙的嘴巴。异特龙有70枚边缘带锯齿的牙齿,每枚牙齿都像匕首一样尖锐。所有的牙齿都向后弯曲,正好用于咬开猎物的肉,而且还能防止咀嚼的过程中肉往外掉。如果某个牙齿脱落了或在战斗中被扭掉了,一个新的牙齿会很快长出来填补这个空缺。科学家认为异特龙的运动速度为每小时8公里。当它像大鸟一样用两条后腿大踏步行进时,正好相当于一个人慢跑的速度。科学家们通过对带有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推断出异特龙的一步可达到一辆小轿车的长度。对于异龙来说,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捕捉到新鲜活物的。因此,估计它们也以被其它食肉类动物杀死并吃剩下的动物尸体为食。这类动物被称为食腐动物。最早在北美洲侏罗纪晚期生活。科学家不断争执——就像其它的食肉龙类一样——它是否为敏捷、凶狠的掠食者,或者仅是笨拙而迟缓的腐肉食性。它体重约三点六公吨,站立大约五公尺高。最大型的大约有三点五公尺长,但平均在十公尺左右。异特龙下颚是咬合的,有些像蛇类;它可能吞食大块的肉类。在它三趾的前肢上有十五公分长的利勾爪。侏罗纪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体长7.5米长,臀高约2米,重约1.5吨。头部特大,头骨长1米,牙齿不仅锋利,而且还有倒构。上下颚可以前后移动,便于撕裂猎物。前肢细小,有三只带爪的手指,后肢高大粗壮,也有三只带爪的趾。在那个时期的地层里,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弯龙的骨头化石,头骨上有异特龙牙齿留下的深深痕槽,折断的异特龙牙齿也散布在四周。这表明地层记录了一次血腥的捕杀。

恐龙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在2005年日本考古学家观铃发现新证据,恐龙有可能是在鸡蛋里孵化出来的。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著羽毛痕迹,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在20世纪前半期,科学家与大众媒体都视恐龙为行动缓慢、慵懒的冷血动物。但是1970年代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提出恐龙也许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并可能有社会行为。近期发现的众多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证据,支持了恐龙温血动物的假设。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体躯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种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
二者区别在于其腰带结构: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蜥臀目分为蜥脚类和兽脚类。蜥脚类有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龙。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的马门溪龙,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著名代表。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和肿头龙类。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门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