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9号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2020-04-23 综合 248阅读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扩展资料: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以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

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所谓“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

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运动”等口号,从四面八方涌向新华门,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请愿,并向北平分会提出六项要求:

(一)反对所谓防共自治运动;

(二) 公开宣布中日之间交涉经过;

(三)不得任意捕人;

(四)保障地方领土安全;

(五)停止一切内战;

(六) 要求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这些爱国的正当要求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拒绝,爱国学生当即举行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打伤和逮捕了很多学生。

第二天,全北平市学生实行了总罢课。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三万多人,在天桥举行市民大会。

大会通过了“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收复东北失地”等决议案,并举行了示威游行。在广大群众压力下,原定于12月16日成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宣布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二·九运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