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枪鱼、鲨鱼、鲅鱼、大马哈鱼、鲚鱼等。
1、金枪鱼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广阔水域。
金枪鱼肉质柔嫩、鲜美,蛋白质含量很高;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同时,甲硫氨酸、牛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丰富,是国际营养协会推荐的绿色无污染健康美食
2、鲨鱼
海生,少数种类进入淡水,为一群游速快的中大型海洋鱼类。鲨内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常钙化,但无任何真骨头组织,外骨骼不很发达或退化,身体常被皮齿(质鳞),牙多样化,具有硬肌,但膜骨则永不存在,脑颅无缝。上额由腭方软骨组成,下额由梅氏软骨组成。
最新研究表明,鲨体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抗癌因子、角鲨烯、黏多糖等等。鲨药用始见于《本草经集注》,在中国民间,鲨软骨提取物、鲨肝油等早已被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
3、鲅鱼
鲅鱼学名“蓝点马鲛”,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以及朝鲜近海是其主要分布地。其体态光滑娇美,呈纺锤形,一般体长0.3~0.5米,最长可达1米,背部为蓝黑色,布满蓝色斑点,腹部为银灰色,习惯于紧贴水面浮游,尾鳍与背鳍通常露出来。
鲅鱼有时还会跃出水面,鳞光闪闪,非常壮观。鲅鱼牙齿尖利,行动敏捷,生性凶猛,其流线型的身体使之游泳的速度奇快,经常成群追捕小型鱼类,其中鱼是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
4、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体侧扁,背腹外廓相对称,纺锤形。头长与体高略相等,口端位,口裂大,上颌骨后延至眼的后缘,斜向下方,似鸟喙状。
上、下颌和犁骨皆有齿。眼在体轴线的下方,较大。背鳍居于体中央稍后。体色逐渐变暗,并在体侧出现10-12条紫红色纵斑纹的婚姻色。当到达产卵地时,整个体色变得黯淡。体长可达100厘米。
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泅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江河产卵。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及沿岸河流中。
5、鲚鱼
鲚鱼又名子鲚、凤尾鱼、彩虹鱼、百万鱼、刀鱼、凤鲚、烤子鱼、豆仔鱼,体延长,侧扁 ,向后渐细长。
腹部棱鳞显著,16-17 22-26。吻短,圆突,等于或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口大,下位;口裂倾斜。上颌骨后延伸达胸鳍基部,上颌骨下缘有细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