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画幅的感光元件CCD/CMOS的尺寸比半画幅大,优势就是成像更好,更细腻。
2、全画幅可以让你拥有更宽广视野、更易获得浅景深效果,全画幅的劣势就是机身要贵很多,目前最便宜的全画幅机身要1.5万左右。
——————————————————————————————————————————————
全画幅与半画幅之间的主要区别。简而言之,站在同一个位置,使用完全相同的角度拍摄眼前的景或物,为相机配备完全相同的镜头并将其调整在同等焦距下,全画幅机身能比APS-C或4:3画幅机身收入更大视野的景象,在成像范围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说得通俗一点,半画幅其实就是在全画幅中间裁减一部分图像下来,所以它是被阉割过的画幅标准。这并非是数码时代的新生事物,APS标准早在胶片时代就已诞生,只是被众多厂家重新借鉴来用到DSLR的设计上。归根结底,在画幅上做出妥协是因为数码单反产品起步之初感光元件造价高昂,为了降低成本推出大众化产品,所以不得不使用较小的尺寸标准,APS由此获得了新生。这一标准原本分为不同的规格,最终其中尺寸最小的APS-C成为应用主流;因为其与全画幅拥有相等的图像尺寸长宽比,又能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后来随着图像感应器研发成本的逐渐下降,DSLR才开始向全画幅回归。不过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厂家在开发过程中,纷纷将全幅机的设计与价格定位与APS-C机型拉开明显档次,使之成为高低两条产品线。需要补充的是,并非所有市售的数码单反都采用全画幅、APS-C画幅或者4:3标准,少数例外如佳能的EOS 1D Mark III,使用的是APS-H画幅,图像感应器尺寸为28.1×18.7mm;不难发现,APS-H是介于全幅与APS-C画幅之间的一个折中标准。
在感应器大小上,全幅与APS-C画幅在对角线长度上存在1.5-1.6倍左右的尺寸差,由此需要引入所谓等效焦距的概念,因为专业领域习惯用等效于标准135(全画幅)相机的数值来换算半幅产品使用镜头时的焦距。譬如,一款佳能单反镜头的标称焦距是50mm,那么在全幅机身上使用时不存在任何变化,若将它放到APS-C画幅的机型上使用,通常要将标称焦距×1.6这个折算系数(有时也叫做裁减系数,尼康、宾得、索尼的标准是×1.5),结果等效于80mm。这么演算的目的在于表达这样一层含义——佳能50mm镜头在佳能APS-C机身上等效于该品牌全画幅机上80mm镜头的成像范围。我们还要明白,镜头分别用在两种画幅的机身上时,其内部的物理特性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等效焦距”这个概念,是一种人为设定的衡量方法,以便在焦距计算方面对不同画幅能有一个易于比较的标准。至于4:3系统,它的图像感应器对角线尺寸正好是全画幅规格的一半左右,所以折算系数是2。
焦距决定着被摄主体的远近,也关系到画面的视野,显然半画幅在广角方面是比较吃亏的,因为焦距值越小视角越大。譬如一支广角端达到17mm的超广角镜头用在佳能的APS-C机身上,经过折算后广角端只能到27.2mm,也就无法体现出这支镜头本应拥有的广阔视野,换到全幅机上则完全不存在类似的问题。相反,半幅在长焦领域看上去却更有优势一些,因为在折算系数的作用下,长焦端似乎变得更“长”。但实际上,远端的被摄物体并不会因为折算系数而离你更近,只是因为画幅小的关系,拍摄主体在成像结果上占据了比全幅照片相对更大的比例而已。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画幅是决定拍摄视野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理论上全幅机的优势不言而喻。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对拍摄范围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是镜头的实际焦距;随着越来越多半幅专用镜头的问世,在APS-C和4:3系统上实现16-18mm左右的超广角已经成为现实,半幅机在这方面的劣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但仍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画幅的不同还是会引发景深效果方面的差别,具体地说——在拍摄同一个对象时,假如要获得基本一致的构图比例,那么全幅能够比半幅更易于获得较浅的景深(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相反,小画幅在拍摄中出现大景深需求时(前景背景都清晰),反倒具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