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12-06 财经 395阅读
一、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现代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极为庞大,极为复杂的系统。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不断地消费着各式各样的物质资料,同时也有无数的工厂或其他制造系统不停地生产和制造人类所需的物质。在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过程中,消费者如果不能得到所需要的物资,社会经济将会发生紊乱;生产者只有将产品转移给消费者才能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可以获得效益,使劳动组织者的各种劳动消耗得到补偿,并且才能有条件组织再生产。因此,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建立通畅的渠道,这就是流通的任务,所以流通被称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资生活需要多样化,伴随着生产规模大型化,分工专业化,商品的经济圈也越来越大,并走向国际化。因而,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流通领域现代化已是必然的趋势。
二、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生产是流通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源源不断地供给市场的商品。反之,流通也对生产有反作用,流通的状况制约着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速度。由于生产方的产品要进入市场,只有通过流通领域到达消费者(用户)手中,产品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生产者不能收回必要的补偿,也就失去了再生产的条件,销售不出去的产品越多,生产者蒙受损失就越大。另一方面,生产的原材料也要通过流通领域从市场获取,流通汇道不畅,不能及时得到原材料,生产也会陷入困境;或者在流通领域由于供求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使产品成本随之上升,生产者也会在经营方面产生困难。
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日益强化,为使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流通体系必须加快创新步伐,不断地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技术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逐步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平稳运行。
三、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
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发展生产力,使产品极大地丰富,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由于社会产品数量的增长和品种的增多,使流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支柱作用日益突显,给流通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科学地组织商流、物流活动,顺利实现原材料、产品等物的流转,进而才能保障生产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并把众多的产品及时送到用户手里。所以说,没有现代化的流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